饭局再正常不过了,一个关系好的朋友聚在一起,就跟一家人似的,可今天的饭局不一样,好好的饭局闹成这样。
今天,是考完试的第一天,是暑假的第一天。A的爸爸想聚一聚,就叫上B的父母,又叫上另外一个朋友。
大家都觉得是个普普通通的饭局,吃到一半,大人都喝了几口酒,隐隐约约感觉变了味,A的爸爸就对着A和B说:“饭要好好吃,学习要认真学。”
B的爸爸在一旁说:“吃饭不提这些,努力就行了。”
但从这起,总是过十几二十分钟又提一提学习,搞得大家连忙把话题扯回来,没有让A爸爸继续说下去,啥都不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
吃完饭,A就在一旁拿起了下学期的书,看了起来。
也没看多久,A爸爸就让A拿着物理试卷,去让饭桌上的一位老师教教他,与饭局格格不入,十分突兀。
饭后,A的爸爸又拜托当老师的朋友,在假期辅导辅导A。

很明显,这是个失败的反例,要知道怎么做好家长这个身份,就要先找出反例中失败的点:
①总拿学习说事
才是放假的第一天,就开始避着孩子,还是在外人在场的饭局。从中可见一斑,他在家也是拿学习说事,的确,效果很明显——他儿子在吃饱饭后,就开始预习。
但长期的精神压力,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造成精神疲惫。就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②饭局变成教室
好好的饭,吃到一半,竟然变成了教孩子的“教室”,看起来这个父亲重视孩子学习,但实际上,却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好的例子,让孩子认为——公众场合也不过是这样,该干嘛还是干嘛,不分轻重。
③总是想着补习,没有重视课堂学习效率
补习重在“补”字,很明显,就是给自己的知识漏洞补上一个补丁。而如果这个漏洞太大,是补不好的,还是存在缝隙,这就是考试丢分所在——看似什么都懂,就是容易错在一些基础的、易错的、不引人注意的“知识缝隙”里。

找出了问题所在,就可以开始总结方法,做一个负责任的家长:
1.放平心态,少提成绩
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轻松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向家长倾诉内心,有利于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更方便的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孩子的心理素质,对大型考试有很大帮助。
2.该学就学,该玩就玩
劳逸结合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不是说不能天天学习,而是不应该时时刻刻学习。天天学习是习惯的养成,时时刻刻学习是把学习当成了负担,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而且容易造成厌学。
3.重视课堂学习质量
课堂是学习的主战场,学校里的老师都是正儿八经从大学毕业的,而且是与学生交流最多的老师。学校外边的老师不知道是不是半路出家,业务能力怎么样。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 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所以课堂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学习事半功倍,我们应该重视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