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就回到了宝鸡,在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思索,该怎么写宁姐呢?她身上的无形的打动我的太多了,和她的相遇是那样偶然……
这次去贵州我的心里一直在祈祷,让我能遇见美好的事物和人,真的是心有所想就成为了事实,遇见了很多有缘份的朋友,今天先来介绍一下宁姐。
宁曼丽,安徽人,2009年来到贵州丹寨,创办了宁航蜡染坊;以下是她对于蜡染的解释:
蜡染它不光是一种民间的一种手工技艺,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它是一种有温度有情感的一种事物。蜡染它是从一种植物到一种颜色,并且它是从液态转换为固态,用蜡刀粘上蜡在布面上进行绘画,把画好的布料在发酵的板蓝根的染水中进行浸泡、氧化、晾干,被封住的布料是什么颜色,最后呈现的就是什么样的一种颜色。它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在不可预见中发生的,每一块冰纹每一个颜色,其实它是跟当时的环境,以及这个手艺人的心情都是有关系的。这样的一种自然的,不可确定的这种美,它最后呈现的也是很独特的一种美。
2008年也就是10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它拖垮了我的企业,后来我也是带着那种绝望,来到了贵州丹寨,但是到了寨子里面,也是被画娘们的那种热情,那种好客所吸引了;寨子里的画娘她们都是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这样一群女人,但是她们对这种美的追求,对自然的那种感知,它有她们独特的一种能力;
其实在她们所描绘的这个蜡染的世界里,所有的事物它都是有阴阳还有公母的,所以她们画出来的很多的图案,它都是那种对称性的;首先它是在一种耳黩目染的环境里长大,她们祖祖辈辈,传诵的那种苗族古歌里的那种故事,她们把那种故事用她们的蜡刀转换为那种画面,所以她们每一个图案它都能说出很多生动的故事。蜡染它传承了几千年再好的文化再好的技艺,它肯定要通过一种商业的模式才让它去有序的去传承,因为买卖才是最好的传承,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当然它不会因为我们这样一个小人物去改变它很多,但是我认为,用我们的这样一种模式,至少它会得到一种健康有序的发展。
人生中可能会做过很多很多的选择,但是现在呢就是感觉,我们大家所有人是凝聚在一起,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
这段文字是宁姐发给我的一个短篇的介绍,我又用文字呈现给大家,一个字都没有落下,就是想把她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和大家分享;在视频里听着宁姐柔和的声音,看似平淡的介绍,其实真的在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内心,那样的有力量……
前一篇简单介绍了丹寨的万达小镇,因为在丹寨只有两天的时间,对这里也不熟悉,只能去万达小镇逛逛,在万达小镇里也看见了许多的蜡染店铺,但是呢总觉得缺点什么,至于是缺什么自己也不明白,就在回宾馆的路上当时是在出租车上,经过一个巷子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了一个蜡染坊,名字也没看太清楚就过去了,很快就到了宾馆,我给老公说你先带娃上去我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店,我要去看看,就这样很急切的又出来坐车……
我给司机说不清楚地方,说是在一个幼儿园的附近有一个店,司机把我送到幼儿园那里,我说不是这儿,我告诉他是一个蜡染坊,司机说你就说蜡染坊,我们都知道,看来我要去的地方名气不小哦。
我下车直奔店里,其实在店的门口还坐了几个人在喝茶聊天(宁姐也在其中),我顾不上看,我进到了店里,迎面而来的是一位微笑很甜美的小姑娘,她身上穿了一件蜡染的裙子,我说你的裙子好漂亮,她说你可以试试,然后就帮我去找裙子了,当我试穿好出来照镜子的时候,进来了一位短发的笑容很舒服的姐姐(她就是宁姐),她说你穿这件很漂亮,真的是当我穿上这件裙子的时候,我觉得是那样熟悉,那种气息告诉我就是我的衣服……
然后宁姐有帮我找了几件衣服让我试,于是我们就有了简短的交流,在短暂的聊天里,我知道她应该是我想要找寻的人,那个让我觉得特别的店,我也知道是为什么特别了,因为有宁姐在,就像她说的有温度,有情感,我觉得是有灵魂的……
最后呢我们又坐在店外的门口聊了起来,听她讲来到丹寨,然后开了一间蜡染坊的事情,她讲的平淡又真实,中途我还去看了她们画蜡画的地方,她们在认真的画着,我给她们拍照,她们特别开心,告诉我她们很多都已经画了十几年了,看着她们信手拈来的作画,就像宁姐说的,她们在耳渎目染的环境里生长着,心里有内容,拿起蜡刀就知道了该怎么画,这是一种天然的能力,她们对于每一个画都有独一无二的故事,就像她们的古歌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在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义工,刚才介绍的的笑容甜美的小姑娘就是放暑假来这里做义工,还有一个来自广州的学设计的小姑娘,她们俩一起。都已经晚上9点多了,那些画娘们还在工作,有的准备回家休息了,宁姐和她们一一热情道别,在这里感受到的是真实,是质朴,是感动……
此刻呢,我在写这些文字,而我的二女儿就坐在我的旁边做她的手工,她很安静,她在她的世界里,而我在写这些让我感动的真实的事情,待有一天,我们一起再看这些文字的时候,不知道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我一直在重复了一句话,我相信我坚信的,我会一直努力……
期待下次的相遇——丹寨
Linda 小茶
2019.7.22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