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25
——读《生活保持一种紧张感,生命保持一种意义感》
今天阅读孙影老师的公众号文章,颇有感触。孙老师在文中谈到自己的时间管理和对生活的力量感,意义感的思考。从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当中,孙老师学到了用五个一来掌控自己一天的生活。
李老师的五个一分别是: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而孙老师模仿学到并践行的五个一则是:写作一小时,读书两小时,思考一个主题,听一个Ted演讲,锻炼一小时,从而获得一种生活为我所掌控的意义感。这两个五个一成为了李老师和孙老师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的规定动作,天长日久,坚持不懈,实现了对时间的控制,进而掌控了自我和命运。
通过管理自己的能量,李老师不仅成就了卓越课堂,而且还著书立说,影响了一批批教育志士,而孙老师也得以在自己自主自律的生活当中获得了完美的平衡。
我们如何做到?
一,紧张感是意义感的基石
在教育中实现自我,甚至有一番作为,是每个教师初入教育时的普遍憧憬。然而三年,五年,十年之后,同一批因梦想而出发的人却走向了各自不同的路,有的在琐碎繁复中走向了无意义,并松懈放弃,有的则始终执着前行,矢志不移地行动着,这一切的区别在于强大的自律和意志。
孙老师说“一个人到底配不配得上自由,在家呆几天就会清晰了,一个人到底自不自律,给他一段纯粹的自由时间,一侧便知”真正让我们在一天天的消磨中丧失斗志和希望的,并不是因为工作环境如何,也不是时间的缺失,而是我们对环境对遭遇的看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始终目标坚定者,在工作之外定能找到自己自由与创造的时空,并且能充分规划并执行,且自我监督着。五个一是如此,写备忘录,每日总结反馈者无不如此。
我将我的职业目标锁定在成为一个卓越的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是我外化的一个目标,因此我明白只有不断钻研教学,累计教学经验,同时阅读长智,探索教育教学问题,并形成成熟的,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才是卓越之道。而我也坚信,没有天长日久的坚持与践行,这也只能成为泡影,因为我的每日是由四个一构成的:上好一堂英语课,找一个学生谈话,读写一小时,听一小时网课节目,这四个一让我保持着每日的紧张感,和充实感,虽然还很稚嫩,但从李老师和孙老师的职业轨迹当中,我得到了及时的警醒和指引。
二,追寻意义,并在过程中找到力量
梦想,彼岸,憧憬,如若只是空想,终将成为泡影,而让远方成为脚下大地,唯有通过双脚的迈出方能抵达。孙老师通过有规划的时间管理,在每日聚焦和执行实现当中获得了一种强有力的力量感,及一种充分的自我掌控。
越是在喧嚣,浮躁的世俗生活当中,越要找到坚实的意义来抵抗无意义对人意志和才能的消磨,否则就如看着自己不断往下溺水那样的绝望。这和米哈里所说的心流相近,只要找到一个富有意义的目标并全心投入其中,那么我们就能够享受心流带来的确凿的自我掌控的满足,而它不仅仅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更为未来更好的自己积蓄力量。
加入新网师以后,我就时常能够体会到这种力量感。纵使起初啃读经典,着实令人痛苦。然而啃完一本书,完成一门课,犹如攀登到山顶再往下看,则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快感,而这又进一步在教育教学上发酵——借由阅读改变的认知结构,正在深刻改变着我对课堂的观念和思考,最终引发了实践的调整。
事实上,这带来了教育创造的自由与力量。
孙老师说,“创造的人永远年轻”,当我意识到自己能够在教育藩篱当中寻觅到新的光口,我也感受到了因为课堂教育教学的创造,而带来的蓬勃与朝气,以及充沛的力量感。这也许正是孙老师所说的,“那种目标的方向感和达成感,是自己给自己最好的加油站”。
是啊!我因为这自立自主掌控着自己的生活而获得的一次次进步,一次次力量的积蓄,将成为我漫长职业生涯不断充电续航的不竭动力,哪怕风雨冰霜。
生命本来是一种偶然,也可能无家可归,也可能只是一个其貌不扬,平平凡凡的存在,怎样让它绽放光彩?我想用自己的努力去雕刻属于我自己的花纹,让它带着光彩鲜丽,和独一无二的色泽,而用什么来雕刻生命的花纹?用一个坚持不懈的好习惯,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一次义无反顾的前行,一颗矢志不渝,不畏风雨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