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书,更喜欢去读书,也许读书写作是我这些年坚持最久的事儿,喜欢每天中午吃完午饭去图书馆看看小说,享受每天下午下课去寻找一些不同的书籍,乐于晚上睡觉前捧一本书去细细体味.....因为每每去图书馆总会有些惊奇的发现,新旧书都替换好快,刚刚在豆瓣上的好书推荐,却在图书馆的书架上.
最羡慕自己专业课的老师上课时能够将一本书口述分享给我们,还有老师读书的读书感受及历史意义的解剖......这个时候总是感叹于老师知识渊博,我也开始行动了去图书馆寻找那些书籍,一方面为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另一面也是被书也是因为内容深深吸引......
我总觉得读书是一个自己跟作者过招的过程,作者对一个内容,有着更系统的看法,而你的看法是什么呢,你需要对比,需要思考,需要琢磨,然后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后,再打开书,这样的阅读,事半功倍。
那么接下来,从第一页开始读嘛?当然不是。
最先,应该看看封面、序言和目录和结尾,看这些内容,估计只用五分钟,却能把书的大概内容了解了。
然后从你觉得最重要和你最需要的部分打开,这么带着目的看,效果是最好的,也最能走进内心。
其实,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甚至同一篇文章,感受都远远的不同。
比如我们小时候读鲁迅,都只知道去背诵,去理解第三段第二行为什么鲁迅说这句话,可是,现在再读鲁迅,我们开始明白:每个时代都有人血馒头,祥林嫂遭人烦,阿Q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孔乙己的悲哀是每个年代的写照,而每个年代,都有自己不认识的闰土,和回不去的故乡。
读书也是一样,当你读完一本书,抛去忘记的所有,剩下能改变行动的,就是知识的力量。
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三毛的文字,你在读过之后,会发现她的文字写的很朴实,很接地气,是那种让人觉得很好但又不能准确地说出来具体好在哪里。没有夸张地修饰,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话语和亲切的语言。我很赞同这句话。知音,能有一个已经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实在一个也没有,还有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跟自己相处,也是一个朋友.
她就像一个谜,在生活中,永远内心住着一个小孩,执着捍卫自己的英雄梦想,在爱情中是一个可爱的小女生,有情饮水饱。走近三毛,看小悦如何诉说她一生中的心心念念。
也许是因为她走遍了世界,见过了世界的风光,所以那种期盼就越来越少了。因为她经历很多,所以她的人生想法会不一样,我们凡人的眼光根本就看不透。
最后我想用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分享: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读书,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