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我离开大学校园也接近一年,回首昔日的读书时光,那不仅是快乐,而是幸福。
有很多人谈及读书,总要追求应有的回报,寻求读书的意义。读书有何意义?于我而言,最基本的意义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无意义就是最大的意义。
顾城的《门前》一诗中曾说“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与智慧的过程。
但读书也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付出精力与时间,世间真正的读书人不多,我们顶多能算上“读书的人”,书海无边,需要苦心孤诣,在延安大学山顶上的路遥墓前赫然写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先生将读书写作看做耕种土地一样,付出的是艰苦的劳作,最终才能成就影响几代人的大作《平凡的世界》,他曾经说过,读书要拥有为恋爱付出一样的热情,拥有宗教一般的信仰。
但书不仅仅是文字之书,也有无字之书。记得一本书中说过“山水草木,人情世故,游戏玩耍,生活百态,都是书,有字书易读,无字书难读,能从无字处读出书来,才算不隔。”生活是一本大写的“书”,需要我们耗尽一生去读。
然而,生活本身还是要回归到柴米油盐,离开校园,也意味着你必须去面对去钱有关的一切。竞争的惨烈,尘世的喧嚣,生计的艰辛,欲念的诱惑,摧毁了多少读书人宁静的心态,迫使我们无奈地抛弃自己的精神家园,卷入滚滚红尘,在欲海尘寰中随波逐流,泯没一生。
是的,回忆起自己在大学的读书生涯,我特别感谢我自己,毕业之后,工作也越来越繁忙,所以在大学校园里要有理想化的生活,只有这样,当你毕业之时,走在忙忙人海的现实之中,遭受打击时你不易沮丧,因为在你的心灵深处,藏着一块无比温暖的地方,那便是读书的力量。
但开卷未必有益,热爱读书的同时,我们要有选择、有计划的去阅读。如今谋生艰难,少年应以做事为首务,读书次之,书要拿得起,放得下,千万莫要因书误事。
因此,我们读书要有自己的方法。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这样谈读书:
第一,要读经典。
因为曾国藩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教曾纪泽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是以十三经和二十三史为根本。
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它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就是说一本书没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读另一本书。事实上就读书而言,有很多人有这种毛病,呼啦一下弄好多书,这本翻翻,那本翻翻,美其名曰读了好多书,其实一本都没读完,一本都没读通、读透。而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也就是一本没读懂,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第三,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对于曾纪泽感兴趣的这些所谓的西学曾国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为了儿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书。
对于前人好的读书方法,我们要借鉴和引用。在大学期间,我也总结了自己的读书方法:
一、我们该如何选取书籍?就如前言,要选取经典书籍,在浩如烟海的书中,经典一般是经过多年的沉淀以及后人的辨别,能经得起考验,对我们自己的帮助更大。有人曾说“不读活人的书,”此言虽然有失偏颇,但也证实了阅读经典的意义。
二、同时,阅读经典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以免挫伤自己读书的“自信力”,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经典著作时,我推荐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读书方法,举个例子,比如我们阅读《平凡的世界》,除了著作本身之外,我们还可以去阅读路遥的相关传记,还可以去阅读他的《人生》,同时还可以观看影视剧做,并且选择去陕北路遥故居以及路遥墓参观,这样我们才能读到一本有血有肉的著作。
三、现在读书我们可以选取纸质书与电子书结合的方式,当条件允许时,可以阅读纸质书;当你在坐车或者排队买饭时,可以选择读电子书,二者结合,不偏颇不排斥任何一种读书方式。
每天读书一小时,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