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倒一个话题:20岁的年轻人做什么,可以让你在五年后受益匪浅? 底下的高赞回答大都是一个意思,要多读书,学习新技能和考证。
我也认同。
但我认为更深层次的获得,需要在性格上下功夫。
为什么要读书? 其中一个作用是要培养独立的性格和不断雕琢自己的思想,在阅读中反思自己。而后获得技能和证书就是水倒渠成的是事了。
正如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写到: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在众多的性格中,我觉得孤独,坦然不可或缺。
01孤独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人是群居动物,总会不自觉的和同伴一起。
我上初中时,就是如此。上厕所,去食堂,总要可以的和同学结伴,以免自己落单。
甚至自己一个人在路上,也会脚步匆匆,像是害怕什么。甚至连抬起头和人对视的勇气都没有。
现在我明白了,害怕的是别人眼中的异样。那时的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做一件事,首先考虑别人如何看待我;在和朋友的交谈中,一冷场,第一个道歉和挽回的,总是我,不管谁错。
这样活着很累,很压抑,令我窒息。甚至一个凌厉的目光,就能让我面红耳赤,更别说和别人持相反意见。
那时,我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缺乏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信念,情绪容易被牵着走,易跟风,爱摇摆,见风就是雨,在此起彼伏的热点中一惊一乍,随便一篇1w+的爆文就感觉醍醐灌顶,能有什么作为?
这就是讨好型人格。
极度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很容易在关系中被控制,不懂拒绝,不懂反抗,也不会说不。
一味的付出和奉承在彼此的关系中根本得不到任何尊重。想要退出,又因为以前的付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其实就是害怕落单,害怕孤独。
别人的一点好处就能让自己感激涕零,忘记自我。殊不知,在这个世界里,做重要的就是自己。做回自己,选择和享受孤独,也是一种能力。
其实孤独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在漫长的孤独中,你会更好的认清自己,找回自己。只有在独处时,你才能洞见灵魂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生命的葳蕤与蓬勃。
不要在无用社交上浪费时间,更应关注自己,学会与孤独相伴。
“人生三万天 你有没有花上三天想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我们都要忠于自己内心所想。而孤独,就是这过程中,我们唯一的陪伴。甚至孤独有时意味着,全然的自由。
懂了自己,以后的路,不会迷茫。学会与孤独相伴,不要被周遭的庸俗,消磨了你的涵养。
02坦然
我的一个朋友,从小喜欢安逸,长大后为了生计,干起了又苦又累的活儿。薪水还可以,但加班到十一二点是家常便饭。开始种种抱怨,他给我说,每次回到家到头便睡,丝毫没有啪的欲望,感觉坚持不了多久,想换个工作。
前不久过年时聚了聚,得知他还在干。我问他,“现在如何?还是想换?” 他说,“不想了,习惯了”。
习惯了是个很心酸的词,可以代替所有一言难尽。
生活不会总顺顺利利,更多是一望无际的苦难。我们苦,却也无法回避,也无从止息。而坦然面对,则会赋予我们释然,让生命在不断更新中臻于完善。
因为要先面对苦难,才谈克服。坦然面对,是最不容易的一种,也是最好的一种态度。
正如席慕蓉所写的 “我已亭亭不忧亦不俱”
学会坦然面对,需要的岁月积淀下来自身心灵十全十美的宁静与豁达,和出家人似的看破一切的洒脱。
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
趁年轻,路还长,未来还要笑着走。下意识去培养,久之,必然会有收获。闲暇时读读诗词,看看历史,就会明白自己渺小,才会坦然。
走在唯有自己知道的彼岸路上,不虚度一秒光阴,深情的爱,长情的活,热爱每一根白发和皱纹,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和花开富贵。
这就是那一种心境。
坦然不仅是面对苦难,还有坦然的实在。
不介意说出挫折和失败,哪怕背后有人嘲讽;不介意说出成就与心得,哪怕有人眼红嫉妒。
不会故意装出弱小,不会扮猪吃虎。你强,就向你请教,你弱,就在你需要时拉你一把。
这是一种最为难能可贵的自尊。
最后
有句话:
这世界本就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真正叫你醍醐灌顶的,只能是一段经历。而那句话,只是火药仓库内划燃的一根火柴。
有意识的发现,会在同一段经历中收获更多。
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