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恢复日更难度有些大,那就周更吧。
周一:第一次执行regular meeting day,每个学生依次找我汇报和讨论进展半小时。对他们来说,每人半小时,对我来说,(几乎)一天。
周二:去年结题的一个项目,要去现场。被财务验收弄了一阵焦虑,最后我把微信记录、单位系统的审批单都拿给审核专家看了。
周二这一天,去年投的论文最终结果出来了。组里学生的论文中了,他竟然破天荒地发了朋友圈,他以前的朋友圈封面可是直接申明不发盆友圈的。我觉得,他一定很开心。周一的下午,他就和我提到,周二会公布结果,他周一就开始紧张了。我回忆这篇论文从idea到一点一点成型,最后整理成论文,去年和他一起赶ddl,我也很开心,不仅仅因为又多了一篇论文,而是因为我感受到学生可以“出师”了。
周三,除了继续断断续续地写本子,我在“push”另一个学生写论文。所谓的“push”就是问他进展,因为下周就是截止日期了。我自认为平时并不push他们,但是因为这个学生年级并不低了,发表论文对他的心态和学业都有益处,而且这个工作也做了近一年,有一些结论值得写一写,另一方面,我也担心目前发展太迅速,拖延下去创新性就大打折扣。而这一天,因为一个验证的可视化效果不如意,学生说他丧失了动力,不想写了。这么久下来,我觉得他有完美主义拖延症,而且,有时有些理想化或者太完美主义。周三周四我又费了一些功夫开导他(主要是思考如何劝),还好周四其他的学生也帮我助攻,他开始行动了。周五花了一下午和他捋论文写作逻辑和图。我希望我的选择是对的,行动总比放弃好。
周三终于又去健身了,跑了17分钟步,跟着keep跑的最简单的一个。调了6的速度,最后一次一分钟快跑(总共2次)开了7,心率最高到176,又要求继续慢跑3分钟,调回了6,心率迟迟下不来,就改走路了。查看心率记录,心率169以上持续5分多钟之久。恢复运动,是一个好的开始。
周四,上午写本子,下午开组会,晚上聚餐,庆祝小组学生中了论文。周四晚睡了,一两点才睡,周五早上要谈合作,对方老总会来,就准备了下ppt,以备不时之需。检讨自己,为什么平时不做好,熬夜不值得提倡。
周五,上午开会,下午讨论。晚上看视频课程读了读论文。
周六,宅。看音乐和舞蹈视频,瞎唱了会歌。胡思乱想一箩筐,但是没时间记下来了。太困了,熬夜更新,不能再有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