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快乐貌似和别人相关,其实,快乐只是自己的事情。
不要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哪怕那个人是你最亲密最亲爱的人。譬如,与其心存芥蒂地抱怨丈夫不陪自己逛街买衣服,弄得双方都一肚子牢骚,不如自己约上闺蜜开心前往,或者自得其乐地独自闲逛挑选,自己买衣穿自己选花戴,让自己从内而外都是美美的状态。
因为当你把快乐附着在别人的行为举止之上时,你是把自己是否快乐的权利交给别人来决定,那实际上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做法。只有当你把这种权利收回来,敢于自己为自己的快乐负责时,你的内在才会更有力量。学会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包括内心里被关爱、被呵护、被认可的需求,不要总寄望于别人来拥抱和满足自己的内在小孩,当你能做到这一点时,抱怨就会少一些,快乐就会更多一些。
不要存着对方“应该”如何的念头,不论那个人是你爱人、好友还是同事。所谓的“应该”是前往失望最快捷的直通车,当你总是抱着对方“应该”怎样的念头不放时,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挖一个很深的心灵陷阱,越多的“应该”产生的就是越多的“期望”,而“期望”其实是一种负面的能量,因为它只会带来失望——期望不是希望,它的背后存着控制别人、改变别人、妄图让外界的人与事按自己意愿去满足自己欲求的意识,而别人和外界往往又不是你的个人意志所能控制的,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不断的失望。所以,不要用“应该”怎样的念头为自己套上受苦的枷锁,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要把不快乐不开心的责任都推卸到他人的身上。
2016年每一天的清晨醒来,我的内心都是喜悦的,都会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去上班。并不是没有负面情绪、没有烦恼,只是学会每天及时的归零——在睡觉前清空,一觉醒来,又是崭新的一天。否则,一日日让负面情绪积累下来,内在空间不断堆叠心理垃圾,又如何能够保持明亮、舒适、健康的心灵状态?
2.
快乐,不是强颜欢笑也不是故作轻松,而是由内而外散发的由衷得自在和喜悦。
敢于快乐不是伪装快乐,也不是不允许负面情绪的产生,因为人只要活着,拥有自主意识一天,便始终少不了和外界人事物的联结、沟通,其间就不可避免会产生种种料想不到的问题。即使是一个人关在房间中不出大门一步,思绪也会川流不息的连绵起伏。因此,敢于快乐是要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种种负面情绪。
当我遇到让自己感觉生气或者烦恼的事情时,也会和家人或者朋友就此念叨一下,表达自己那一刻内在的脆弱、不满和被关爱的需求,有一些较轻的负面情绪便会在和家人或者朋友的倾诉过程中向风一样随之散去,说完了便完了,不会再反复念叨和抱怨。
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仅通过聊天已经无法疏导的情绪,我则选择一个人安静的反观和思考,去觉察这种负面情绪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不被发现的潜意识,因为“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任何不愉快的事件归根结底还是缘于自身内在未被满足的欲求或者过往留下现在被掩藏却未曾被治愈的伤口。如果那个时候觉得很疲惫,没有更多的心力再向内挖掘,我就选择在那段时间里跟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允许它们的存在。
3.
关于负面情绪的处理,经过数年的关注与践行,感觉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觉察。
不开心的时候,先想一想这是“老天爷的事,别人的事,还是自己的事”。如果是老天爷的事情,比如说刮风了下雨了暴雪了,不开心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因为老天爷不听你的;如果是别人的事,比如说别人不给你笑脸了不陪你购物了不接你电话了等,那就随他去吧,因为别人不是你的木偶,不是你的傀儡,你没有办法也没有理由去控制别人。除此之外,剩下的才是自己的事,才是你真正要花费心力去思考和解决的事情,而要解决“自己的事情”产生的负面情绪,就必须多向自身的内在探寻,而不是一味地向外推诿。
快乐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行,并且是活到老便要修行到老。因为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凭借看上几本身心灵修行的书籍、参加几期灵修导师的培训便可以断灭所有烦恼从此快乐无忧的。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智慧去体悟生命的喜悦自在,也希望我身边的朋友都能够做一个为自己的快乐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