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起准备去驾校,没想到3岁的儿子也早早醒来,一个劲地喊妈妈。过去床边想哄他继续入睡,但是他坚持要起来,哭瘪瘪地跟我说,“我怕妈妈会走掉,我怕妈妈会走掉……”
给他穿好衣服,看看时间不早了,于是蹲下来抱着他说,“妈妈今天要去驾校学车,下午回来陪你堆积木好不好?”
原本就怕我走掉,一听到我真的要走了,立马就哭了起来,搂着妈妈的脖子越抱越紧,仿佛这样妈妈就走不了了,“妈妈不要走,妈妈不要走,豆豆好伤心,豆豆好伤心……”
奶奶怕耽误我学车时间,要过来抱走他,小家伙一看奶奶靠近,哭的更加厉害了,他明白只要奶奶一过来,妈妈就真的要走了。
奶奶看着他又哭又闹的样子也很无奈,对我说,“你只管走,他哭一会就好了,小孩都这样,哭不坏的。”
虽然我理解她是让我不要有顾虑出门,但是我实在不敢认同。
在我小时候,爸妈要上班没人带我,就把我送去奶奶家,离我家大概100多里路的县城。那时交通还不方便,在我的记忆里,妈妈要很久才去看我一次,每次陪我一两天就得离开,我不让妈妈离开,哭的撕心裂肺,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但妈妈还是得走。后来,妈妈为了不让我哭,就在我早上还没醒时走,而我为了防止妈妈走掉,在晚上睡觉时会紧紧地抓着妈妈的胳膊,好像还把妈妈的衣服和自己的衣服系在一起,想着这样妈妈就走不掉了,但醒来发现妈妈还是走了,不免伤心失落一整天。
因为自己的这番感受,让我很重视儿子的情绪,我理解他的不舍,理解他的伤心难过。虽然他可能玩一会就能平复情绪,但分离焦虑带来的影响却在一点点累积,慢慢地变成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长久相随。
我不明白为何老一辈觉得孩子的情绪不重要,不用太在意。可能是因为孩子的特性,一会哭一会笑,情绪会因其他事物被快速转移切换,因此就被认为他们已经忘记了。所以老一辈的才以为,孩子眼前是哭闹的厉害,但让他哭一会,哭累了就好了,过一会也就忘记了。
但在我看来,孩子的情绪应该比大人的更需要得到重视。与大人相比,孩子格外感性,经常会因为很多事引起强烈的情绪变化。他们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对当下的感受格外强烈,尤其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妈妈走开一会和妈妈永远不见是一样的。同时,他们又缺少理性思考,对情绪的控制处理能力欠缺。
这时,他们最需要得到大人的帮助,帮助他们疏导情绪。但如果大人不仅不帮,反而还置之不理,恐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压根不受关注,认为自己是弱小无力且无助的。往后,他要么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发泄出来也不无济于事,要么升级哭闹程度,以此吸引大人关注。但不论如何,他都很难学会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
看下时间发现真的要走了,我不想迟到,更不想丢下此时异常无助的儿子。于是,接着跟他说,“如果妈妈学会了开车,就可以带你到处玩,可以去海边,还可以去森林,这些都是你喜欢去的地方呀。”看着他的神情好像有戏,结果他回道,“那我和妈妈一起去驾校吧。”不得不继续解释道,“小朋友还不可以去驾校,等你长大点。”
看来不得不拿出杀手锏了,“如果你还是很难过,不舍得妈妈走,那我给你放呜咪123好吗?你看着动画片,妈妈下午回来陪你玩。”他犹豫了一下,说“好”。我这才脱身离开,好在他已经不哭了,乖乖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动画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