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上瘾》和《疯传》两本书,两本书都讲到如何让你的产品像病毒一样传播,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
想整理出一篇读书笔记备忘,转而又想,对这两本书最好的理解不就是设计出让人疯传的产品吗?可环顾四周我又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的产品,莫名有点焦虑,于是设计产品这个想法就此作罢。
在思考这些的时候,我的手自然打开了朋友圈,咪蒙宇宙的文章刷屏,之后各大写手找到杜撰石锤的文章跟着刷屏,故事本身令人唏嘘,其他作者扒出咪蒙杜撰的证据更让人大跌眼镜,看完这些心中愤愤,与同事讨论了当下种种令人发指的现象,等我回过神来已经过去了1个小时。
我打开电脑,开始工作,业务交流大都依赖微信,于是不到5分钟,我的手又自然的打开了微信,顺便又刷了朋友圈直到工作电话打来。
如此这般,每隔一小时就会来一次轮回,现状焦虑/百无聊赖→打开朋友圈→点开热文→打断 | 新的触发→重新打开朋友圈→点开热文→打断。
完整的时间被习惯打断成碎片,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贩卖焦虑、悲情和惶恐的大V号。因为焦虑,我急切的想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可看到的都是经过设计的文字产品,焦虑未得到缓解,问题未得到解决,注意力被转移到其他问题上,回过头来时间已浪费。日复一日,日日如此。
那个循环像极了上瘾模型,周而复始,若想跳出,必须找到缺口,打破循环。
于是今天,我关闭了朋友圈。
其实反向思考一下,若是希望你的产品能让人“上瘾”,那么只要处理好这四个环节就好。微信为什么有粘性,小视频为什么流行,都可以用着四个环节来解释。微信为沟通提供了便捷,朋友的消息就成了触发,发条朋友圈,跟朋友聊聊天,朋友的评论和回复满足了我们的情感需求,也提供了社交酬赏;收到了评论和回复,鼓励了我们下一次在微信中发表看法和文章;投入又会带动新的触发,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
我不禁开始反思,每天有多少时间我陷入了这种死循环无法自拔,有多少循环使我更忧虑更无助,细思极恐,不如行动,于是在年关将近,2019年第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我关闭了朋友圈,偷得片刻安宁。
静以修心,俭以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