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9人和9000人
甘德镇上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那个差点被拆的机场里,停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机。
不是电视里反复播放着911恐袭的新闻画面,还以为是穿越回了上个世纪。
市长通过广播电台宣布,由于纽约遭遇恐袭,小镇即将迎来38架客机,可能有数个国家的6,579机组人员和乘客需要收容
——6,579人,几乎比得上这小镇的总人口了。
一下子,镇上的每个人都无法平静。一是出于对美国可怕遭遇的恐慌,二是他们从未接待过这么多“客人”。
甘德人很慌张,在这么惨痛的灾难面前,他们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助这些客人。
他们一定很饿,一定很伤心,一定对这个陌生的小地方充满恐惧。
“但我们该做些什么?”9月11日,所有的甘德人都在问这个问题。
答案就是:做所有能做的事。
市政厅召集紧急事件小组,计算收容需要的场地面积,食物和水的数量
不到几小时连续收到38条降落请求,已经超过了机场调度的负荷。而今明天所有的机场员工都放弃休息赶到现场帮忙疏散一架接一架的飞机。
学校校长主动请愿将学校空出来作为一大部分乘客的留宿地,操场和教室都空出来,应该够住3000人左右。
警官们和一些学校教师往返于当地的小超市,帮助运输乘客们可能需要的物资。
他们尽可能的考虑到了每一类乘客的需要:婴儿纸尿布和食品,浴巾和餐巾纸,甚至还搬回了超市所有的卫生巾。
而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小镇上的面包房,超市,蔬果商全部将商品的价格降到了最低——0元
看到志愿者来采供东西,超市老板只说了一句:“再多拿些吧,6000多人,这些可能还不够。”
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但人们就是这么做了。发生这样的事,他们都下意识的想尽可能地多把帮忙。
而此时此刻,38个机舱中的乘客却处在愤怒和焦躁中。飞行了十几个小时的他们对外面发生的事一无所知,最终降落在了一个多数人看来“鸟不拉屎”的地方。
没有人告诉他们备降的原因。那时代大部分人还没有手机,他们焦虑于没法联络家人。
机长们在驾驶舱焦急的等待地面给出的知识,在小镇没有做好准备前,为了双方安全的考虑,他们不能打开机舱门。
吵闹和抱怨频频发生,乘客的骂声快要将飞机顶戳破了:
“我们在哪?我们为什么降落了?为什么不能他妈打开机舱门?”
“我受不了了,我要和家人通话!”
尖利的吵闹声被机舱广播打断,38架飞机的无线电渐渐被调到同一频道,一个只有在新闻里才会听到的声音出现了,他是美国总统小布什:
“晚上好,今天我们的同胞,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自由遭到了一系列有预谋,惨无人道的恐怖袭击....”
所有的争吵瞬间化为沉默与恐惧,虽然具体发生了什么人们仍然不得而知,但除了留在甘德他们别无选择。
接下来的20多个小时里,机舱里格外安静,人们看着舷窗外的越来越多的车辆,担忧着未来的命运。
谁也没想到,当自己在为生计奔波而抱怨时,世界的某个角落正在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