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叫式教育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基本等于零。可真当自家熊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大都难以管住自己,吼叫、咆哮、发飙,甚至打骂各种,怎么办呢?
一、吼叫式教育的后果是啥?
“谁小时候没有被家长吼过,不是照样过来了吗?”,有这种想法的父母,其实我们都有一种心理,就觉得我们的孩子,应该很完美的成长,在孩子达不到我们理想标准的时候,我们就难免用吼叫的方式去教育。
对孩子来说,这时大脑的情绪脑占上风,理智脑早就跑的找不着北。对父母来说呢,吼叫孩子可能只要一分钟,却让孩子感受到害怕、恐惧和无助,甚至会带给他一生的伤害。
长此以往,很多孩子对父母的吼叫,就完全不听,甚至会对父母进行回击。孩子不再害怕父母的吼叫,这本身就说明他已经看到了,父母太多次的吼叫,并对这种行为产生了自动性防御。
二、吼叫式父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自控力》这本书中,提及一个案例:爱琳是一对两岁双胞胎兄弟的母亲,在教育这两个孩子过程中,总是让她精疲力尽。宝贝们从学会说“不”开始,就让她疲惫不堪,甚至处在崩溃的边缘。
她想到了让自己控制脾气的最大动力,就是当个好家长。可当她发火的时候,这个动力完全没用。反而因为这想要当个好家长的事情本身,让她生气的更加厉害。
她逐步意识到,正是因为自己在很多方面,距离完美妈妈的理想状态相差甚远,经常对自己发火,却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
于是,她开始意识到,保持冷静对自己和孩子们来说同样重要,并通过舒缓的呼吸练习法,感受到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自控力》作者提及,正是这种缺乏对于自我情绪的正确认知、把控和管理,才导致了我们无数次的吼叫和情绪失控。通过一些意志力试验,可以帮助我们分清,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做,三种事项的区别,协同努力,就可以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三、如何做一个不“吼叫”的父母?
1、梳理“我不要”的真实现状
拿出一张纸,冷静思考一下,找到我们吼叫背后的真正威胁是什么?对于自己完成这项意志力挑战,需要我们控制什么?什么是需要我们克制欲望的内在冲动?
比如,因为工作压力、夫妻关系,还是孩子本身的问题等等。
2、发现“我想要”的力量
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我想要的具体事情。罗列这么做的好处,达成后的奖励,以及达不成的后果有哪些?
比如,和谐的亲子关系、愉悦的育儿氛围;对孩子积极正面的带动影响;陪孩子一起看场电影,分享美食等等。
3、开展“呼吸训练“,享受育儿快乐
每每想要发火、吼叫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先离开2分钟,把呼吸降到每分钟6~8次,将身体调整到适合自控的生理状态。
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我们快速恢复意志力的储备,激活前额皮质、提高心率变异度,更容易帮助我们从自控和压力,造成的疲惫中恢复过来,正确面对育儿困扰的难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多时候,习惯性的吼叫,都源于我们把”完美家长“的欲望,当成了快乐的期许。解决这些麻烦的方法,不是消除欲望,而是理性的应对,正确看待大脑的多巴胺,运用上面的步骤练习,做一个不吼叫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