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从学校这块重地开始。学校肩负培育祖国未来的使命。为此,我校深入学习十九大系列讲话精神,从我做起,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分时期分层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尽己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时期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从少年时代就要有知识、有抱负。为使学校师生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领悟十九大精神,特开展一系列活动。
一、开展形式多样活动 ,继承传统文化精髓
1.专家讲解戏曲知识,学生演绎剧种选段
在我国艺术百花园里,戏曲无疑是一束绚丽的瑰宝,小朋友们身穿传统戏服,精致的妆容,略显稚嫩的唱腔,但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间很好地诠释了戏剧的精、气、神。老师借助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和演员们精致的戏剧服装、道具,头饰等,为同学们讲解了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我国主要戏剧的种类,“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精致的戏服、道具和头饰一下子吸引住了同学们,专家现场教同学们几个戏曲中的基本动作要领,引得同学们纷纷效仿,另外,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主持人还穿插了一些戏曲知识互动问答,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到戏曲历史。只要喜欢的因子种下了,那就是成功。中华戏曲对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精彩的典故,从明辨是非善恶、知晓人情事理,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戏里戏外都有生动的体现。
学生在欣赏戏曲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文化教育全过程,增强了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谓“以善先人者,谓之教”。青少年对戏曲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奋发成才,必能成为实现“中国梦”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2.背诵《三字经》,了解千古事
人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三字经》,作为中化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诵读声中透着讨喜的童趣。
3.“变脸表演”掀高潮,民俗文化绽光彩
活动专门邀请了川剧变脸专业人士现场表扬,同学们得以深入探究变脸奥秘。对他们来说,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探究璀璨的文化,更有教育意义。
展区经过精心的装扮,处处弥漫着浓厚着民俗气息,传统皮影、剪纸、窗花、香包、风筝等物件摆放其中,现场茶艺表演,参观者在驻足观看同时,也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4.“唐风诗韵暖暖味,宋词元曲悠悠请”
诗词背诵比赛在全班同学的期盼和兴奋中拉开帷幕。此活动旨在把古代经典留住,把文化之根留住。诵读活动让孩子体会到古典诗歌韵律意境之美,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诗歌的兴趣,鼓舞了学习诗歌的信心。增强了学习诗歌动力,种下了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因。
5.以传统文化为基,多元文化展风采
漂亮的草裙、热情的歌舞、各色美食、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从古到今,从中到外,这是一个跨越种族、语言、国度、信仰的文化交流盛宴,在炎炎夏日冲击您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国本为基、多元包容理念的展示,这样的国际文化节,即是传统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兼容并蓄的体现。
6.舞动太极共享健康,揭秘汉字传承文明
在[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声中,缓缓演练起陈式太极拳,场面宏大,行云流水,全体人员集体高呼“共享太极,共享文明,健康中国!报告会上,王祥云院长通过猜字谜游戏,向孩子们展示了“少、年、强”等中国汉字的意义,激起大家对汉字的热情。
7.守道德底线之船,扬传统文化之帆
思想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道德讲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通过道德讲堂为全体教职员工宣讲道德,让老师们都能够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坚守道德底线,提升道德境界,真正实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
8.创新管理方法,发挥示范作用
学校党支部和领导班子在管理方法的大胆创新和突破,设立了月度人物制度。通过表彰,体现学校对一线教师的尊重和关心,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鼓励,既调动了所有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校的明天更美好辉煌。这正是我们学习十九大报告创新和发展的结果。
9.历史不能忘却,文化应该传承
正如区政府原副区长、区报告团团长郭万全的讲话:"历史靠青少年去写,未来靠青少年去创造。希望青少年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强德育、强孝道、强身心、强意识、强能力、强文明,为实现强国梦时刻做好准备。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而作为小学教师,最重要能够做的就是把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光大,砺心励志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