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谈亲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沟通。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作为父母可以通过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并正确地引导孩子,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很大的益处。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要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那就要掌握沟通的方法。
我们家长过多的唠叨引起孩子的反感。调查表明,中国家长最喜欢跟孩子说的3句话是什么呢?
大家也可以想想,你最有可能跟孩子说的3句话是什么?
比如说孩子早上起床的时候,你可能会说:“快点起来,到点了,快点快点快点”。
“孩子出家门的时候上课要注意听讲,不要做小动作”“放学早点回家。”
孩子考完试回来,一见面就问:“考了多少分啊?”“表现怎么样啊,,有没有被老师批评啊?”
其实这些唠叨都是正确的废话和无效的命令。
父母一厢情愿的喋喋不休,根本不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听,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
其次,家长与孩子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识。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就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与父母有距离感,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
有的孩子甚至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也就人为地形成了代沟。
那我们父母怎样才能与孩子有效的沟通呢?
沟通要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当孩子的玩具坏了的时候,也许又是当孩子和小朋友他们闹别扭的时候,孩子会难过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只是一昧的和孩子说:“没关系,要坚强点。”类似这种生硬的安慰,孩子就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我的感受和难过。
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
如果我们父母换成这样的话:“我也很难过,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呢?
小孩子不小心把碗给打碎了,你会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的父母在这个时候责怪他,我想效果不会好的。如果,当我们第一时间看见了孩子惊愕的表情,并从孩子的表情里已经看见了有内疚,并对孩子说没关系,下次我们小心点,人都会犯错的,孩子的反应就会好很多。
很多沟通都必须有过相应的体验才能够理解,才会有效果。只讲道理,孩子是很难听进去的。
沟通需要耐心倾听
经常有父母感叹,孩子有什么话总不肯跟我说,不管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因为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孩子说的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孩子便会把自己的想法给藏起来。而且孩子还会感觉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从此更加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
如果父母从不听孩子说话,孩子长大以后,往往要经过许多年才能恢复自尊。
事实上,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也需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想法。父母是没有权利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是了解孩子心灵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重要方法。
我们父母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和欣赏。那么这样孩子就越来越愿意跟我们说了。
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如果他在幼儿园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就可以称赞他,哇,宝贝真棒,妈妈也替你感到高兴。
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关注他的谈话内容,可以用“嗯,是吗?”“后来呢”“真的呀”表示你认真的倾听鼓励,还得继续说下去。
沟通的时候
听懂孩子语言背后的心声
有时候孩子的话对你来说简直就是危言耸听。“没有人喜欢我”“我什么都不会做”“我快烦死了”“妈妈我恨你。”
究竟是孩子遇到了大问题,还是他们的表达太过火?妈妈需要好好解析一下孩子们的言外之意。
当孩子喊道妈妈我恨你,我们可以想想他为什么这么说?通常是孩子都是在气头上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比如你非要把他从游乐场拽回家的时候,小一点的孩子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所以我恨你仅仅是一种表示了自己不满意程度的表达。
而他真正想说的是:“你为什么不让我玩,气死我了,我不高兴。”
你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你不要被激怒,虽然这句话也会让你非常非常伤心,但是你的孩子可能也会为自己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而震惊。
如果你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的愤怒,孩子就会觉得原来妈妈这么容易就能被打倒。所以你应该尽量平静地跟他说:
“对不起,宝贝,妈妈知道你不高兴,但是我们必须走,再有,妈妈不恨你,妈妈是爱你的。”
其实您应该为孩子说出这句话而高兴。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如果你希望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就应该能够接受他说出来的我恨你。
当你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敢于表达对你的真情实感,是无论说出的是我恨你还是我爱你,你都应该感到欣慰。
学会核对表达,
避免沟通误差。
有一天,有个叫明明的,放学回家晚了,明明的妈妈便猜想明明一定是去哪里玩了。等明明一进门就满是责备的语气:“去哪儿疯啦,太不听话了”噼里啪啦的一顿臭骂。
其实明明是在学校里做功课,孩子有时候也需要被尊重的感觉。在没有核对的表达中,这种信息的交流是不平等的。长期这样下去,孩子就有可能会拒绝跟你沟通。
很多父母与子女的无核对表达,都是彼此之间误会产生的根源。如果我们父母耐心的多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我相信会有一次比较有效的沟通。
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孩子的感受。
沟通也是如此,只有关注孩子的回馈,读懂孩子言语背后的信息和感受,才会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