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我打算出去吃饭的前两秒,听到门口传来了发生“事故”的声音。
我跟姑娘a都急忙的从自己房间“赶”过去,只见门口那个姑娘b在吃力、焦急的从门上往外拔钥匙。姑娘a见状,赶紧上去帮忙往外拔。我定睛一看,原来是门上共有两个孔,姑娘b把钥匙放错地方了。
她们轮流拔了很久都没“起色”,在一旁的我见状便自告奋勇的“上场”了。决定“上场”的瞬间我是有一些“低调”的内心活动的,毕竟我在大学时就有好几次这样的经历,想来我在开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那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了,再加上我自认为我身上有一直让我“引以为傲的小确幸”,所以我想自己把钥匙拔出来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事实上我用尽了我能使出来的所有力气,也难以撼动那钥匙分毫,结果我认输了。
之后,我在认真的想,这姑娘b比我还“厉害”,因为她把钥匙放在了不深不浅刚好能被卡紧的位置。不深是指它还尚未能接触到里边的“按钮”,里边的人还能正常开门;不浅是指“三个人”的力量都没能动摇它,它依然稳稳的呆在最初的位置。
我觉得这个“事故”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姑娘b在开门这件事情上,行动快于思维,确切的说是“鲁莽”的行动快于了“全局观”的思维。
昨天我去孤柏渡旅游区游玩,期间我跟三个小孩(一个6岁的小女孩、一个9岁的小女孩和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玩了迷宫游戏。我们进了迷宫之后,绕来绕去好像都能回到同一个地方。那个5岁的小男孩一直在想办法,他提出了用石头和迷宫里开出的野花花瓣做记号,以便我们不回到原地,这个办法显然是失败的。我当时的感受是如果能跳出那个迷宫,站在能够俯视它的角度看它就简单了。因为这样会有一个全局观念,就会知道怎样拐弯才能接近出口。可是此时人在“局里”,也只能在里边观察出路了。我开始让自己沉静下来,观察了目光所及环绕着走下去可能“无路可走”的所有的路,发现只要想办法走到另一条路上,就可以过下半部分迷宫,找到出口。于是我对着那个5岁的小男孩认真的说:“看,只要想办法走到那条路上,你就能找到出口了。”小男孩听后立马从迷宫中路与路之间隔开的“栅栏”小缝里穿过去了,接着另外两个小孩也是用的同样的方法穿过去了,结果她(他)们找到了出口。小孩子的身形小可以轻而易举的用此方法到另一条路上,而我(大人)是万不能用此方法的。同时几个大哥也走到了我所处的位置,我刚好可以不费心力的跟出来。
小孩子做事可以不考虑后果,莽撞行事,不按套路出牌,但是大人不可以,大人做事要细心,最好有全局观念。放在这件事情上,全局观念是指姑娘b开门之前要先观察一下门上有几个孔,钥匙应该放进哪个孔里边才能打开门?虽说,吃一堑长一智,所遇之事都是在增加阅历、积累经验,但做个有全局观念、做事“万无一失”的人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