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昨天一天的效率还挺高的。做完了报纸的修改与矫正,并打印分发,也做好了心理班委的培训和准备,如考核表、学生心理晴雨表、课件、通知等,并且雷厉风行的执行,大课间和最后一节课完成了培训。心里想,如果每天都有这效率,何愁工作做不完?拖延真是病。下周是课题、讲座和家长培训工作。希望也能够如期完成。
今天还有一个思考,面对青少年的一系列问题,面对青春期的一个个困境,工作的重心应该在家长,在家庭教育。所以目标的锁定是青少年问题,工作的对象是家长的成长,主题是亲子关系。放下执念,改变自我是家长们成长的途径。对家长进行一个持续的成长培训是很重要的。譬如请专家来引导,再进行21天的成长训练营等持续巩固成果。改变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切都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
今天又分享了一拨韦老师的课。之所以又冲锋一次,是一个朋友说,我推荐的正是她需要的。由此就想到,也许还有人需要。也觉得这个课程真正很好,推荐给别人,不是传销和欺骗,不是乞讨和不要脸。总会有人受益,总会启发一部分人。我这个学习心理学的人,周围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在做这个工作。这就是我的宣传不到位,也说明我没有让身边的人受益。同时我在内心还是有挣扎和纠结,别人会怎么看我?会不会觉得我不要脸?会不会觉得我在欺骗?会不会破坏我的人际关系。今天选的这一批人是关系比较亲密的和我觉得实实在在对她有帮助的,还有就是我曾经帮助过的人。我的亲密关系自然立刻有回复,内心感受到朋友的不问理由的信任和支持,很温暖。对同行们的分享也不错,这来源于对我的专业的认可于信任。对于我曾经帮助过的人,可以说是一个有意识的考验吧。我有那种助人情结,也经常会听到好多人对我说,太感谢你了,多亏了你之类的话,这次,我就试着去考验这层关系。事实证明这一部分人是最不愿意帮助你的人。于是明白,自己要放下这样的情结,因为这种救世主情结已经伤害了这一类人,他们嘴里说着感谢你的客套话,心里其实不舒服我作为一个施助者而高高在上。于我而言,也应该从此放下姿态,做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做到付出与收入平衡,不要在道德层面自我标榜,不要让别人觉得欠你的。让别人明白,我做事情是需要回报的,大家两不相欠,这样最好。对于这次的分享,因为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纠结,我其实不想做这事,但后来又冲锋两次,做了但又没有尽全力去做,而只是拿出5分的精力去做,还有一个隐藏的动机,就是想看看万一自己真的有迫不得已的时候,会得到多少人的帮助?自己在人际关系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其实在我的内心是有一种不安全感的。我的一个惯常的模式是,总在内心有委屈感,总觉得自己在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会来帮助自己,谁都靠不住。
好像今天的事儿多,收获也多。晚上的咨询很艰难的进行着。来访突然觉得无话可说,沉默,闲聊,听音乐……我一下子觉得咨询的设置被打破,咨访关系步入一个艰难的阶段,如我所料的,来访将他的不信任投射到了我。我被他的无可奈何和咨询的毫无进展淹没了。我好像听到来访愤怒的质问着:“我就是做不到,你说我该怎么办?”虽然我们都没有说话。而且我再次松动设置——下次觉得有说的就继续,没有的话,就休息吧。
怎么办?这咨询做的,我需要督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