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先生《我们的信条》有感
少年爱白马,乘白驹过隙,光阴似箭,日月如移越少年。只是少年已不再年少。
人生如逆旅,没有归途。
作为人师,信念如明灯,照亮前路。
想起前段时间,上大学的学生到校看望,先生弟子对坐闲谈,仿佛时光对我的拷问。
当先生的,永远不知道自己说过的哪句话,做过的哪件事情,讲过的哪个道理,会真正被学生弟子一辈子铭记在心。
所以如果是一个真正以“传道授业解惑”自居的教书匠,其实心底会很惶恐,且会处于这种惶恐当中,不可自拔。
最后还可能落得个心灰意冷,因为发现自己的学生当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瑕疵,极有可能都是自己造成。
每想到此,都会反复提醒——不以此苛求自己,但以此让自己警醒。
临了想起没合一张影,转而一想罢了,不要让自己看到岁月的窘况。
往哪走,都是向前。
角色感要清晰,这是生活的重要部分。知道在什时候处在什么角色用什么方式思考问题,做什么事情,才是身自在。
人的悲喜,自来不相通。换位思考是极其不现实的臆想,因为“你”不可能是“我”。但是有换位思考的想法或者尝试换位思考,是一个极其难得可贵的品质。
在人生路上,好像一个人所有的言行,都会草木生发,开花结果,或长或短,一岁一枯荣,或大或小,或花团锦簇,茂树成林。
只是不知不觉,只是后知后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