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对财富没有明确定义》这一节提到,『生活就像一家邮购商店,寄来我们订购的东西』。如果我们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凭什么会得到心仪的物品?
感觉这就像『吸引力法则』或是梦想清单。只有内心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渴望的是什么,为之努力奋斗的是什么,我们才更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不是吗?
在财务自由这条路上,我启程过,但走得不远,甚至走着走着就南辕北辙。说到底,内心只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我要实现财务自由』。我也知道财务自由意味着睡后收入大于日常开销,也就是不用工作,也有钱过日子。
然而,到底要赚多少钱?多久能赚到?赚到了以后生活会有哪些改变?我却从未好好思考。100万?1000万?是赚到这么多,存下这么多,还是总资产这么多?写下这串数字的时候,我自己都吓一跳。还没开始往下想,脑海里就有一个小人跳出来说『不可能』。我的自我否定机制真是太强大了。
内心深处,似乎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不配拥有那么多财富,不配拥有财富带来的安定生活。我没有过人的本领,没有付出得比别人更多,凭什么让我这么幸运?
写作的一大好处在于,能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这些我很少意识到的观点一个接着一个地浮现出来。原本,我只想憧憬一下实现财务自由之后的美好生活,却发现得先搬走『你不配』这块绊脚石。
邹小强的21天习惯养成课曾提到,要想让自己不那么痛苦地坚持下去,必须在开始之前就写下一份给自己的宣誓,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能养成的原因、成功后给自己的奖励、遇到拦路虎时的替代策略、失败后的下一步计划。
在通往财务自由这条道路上,我也得理清这些头绪。等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再来书写吧!
关于『配不配』的问题,我想对自己说:我配!
我在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成长,哪怕大学毕业之后,也一直有阅读和学习的习惯。/ 我勤奋努力,愿意花时间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我勤俭节约,对物质没有过强的占有欲。/ 我乐于助人,实现财务自由不单是为了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质,也是为了有能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如果这些理由还不足以说服自己,我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理由!
梦想图册,潇洒姐和袁春楠的课程中都有介绍。确定目标之后,找到那些令人心动的图片,或从杂志中剪下来,或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再贴在自己的梦想页上。天天看,时时看,以此来激励自己。
我最棒的一点就是:这些方法我都懂,就是不用。(我在说反话,你听出来了吧?)直到现在,财务自由于我而言还是团虚无缥缈的雾气。遇到某个成功人士时,我恨得牙痒痒攥紧拳头对天发誓『我也要实现财务自由』,过了两天,又彻底忘了对自己的承诺,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潇洒姐说『梦想要狂野』,那现在就容我狂野地想象一下不必为钱担忧的日子是什么样子的。
1. 设立慈善基金
我会拿出一部分的收作作为慈善基金,帮助那些有缘人。看到水滴筹背后一个个令人心碎的家庭时,除了感叹命运不济,我还有能力像『田大王』一样帮上一把。
2. 提高家人的生活品质
多多从来没上过早教班,这是我特别后悔的一件事。倒不是因为早教班真的能让她学到什么知识,而是我的观念。我完完全全是因为觉得早教班太贵!而没有让她尝试。而现在,即便我完全不吝惜早教班的费用,多多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
我记得多爸当时说『你觉得有必要就去报啊』。可是,初为人母的我怎么知道有没有必要?我们一两个月的工资花下去到底值不值?
有能力不选择和不得己被迫放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姿态。我希望多多在以后的人生中,能多一些『我尝试过,觉得不合适/没必要,所以退出了』的经验,而不是没有开始就主观臆断自我否定的瞬间。
钱,有的时候,真的能决定生活品质,乃至思维模式。
我希望带家人旅游的时候,能考虑哪条路线更令人向往,能品尝到哪些美食,能有哪些不一样的体验,而不是比较哪一条路线更便宜或是性价比更高。
我希望多多在商场买衣服时,有足够好的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身,而不是被很低的折扣所吸引。
我希望能请位阿姨负责做饭和日常保洁,让妈妈从无休止的家务和我的愧疚感中脱身,去跳广场舞,去种小菜,去过本属于她的中老年生活。
快写完了才发现,哪怕是不用再为钱而工作,生活也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还是会工作,找寻自己金钱以外的价值;也还是会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同的是,更有安全感,更加充盈,也更加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