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一篇从疯狂动物城的角度看城市化问题的文章底下留了言,结果跟其他几个留言被选中又做了一篇推送。
怎料有认识的人看到了我的留言并直接微信我,然后就开始聊“阶级固化”“美国梦”“文化输出”等等。
聊起华人读孔子学院,我就觉得这也是个很严重问题。究竟华人跟华裔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
国籍转到其他国家的中国人叫华人,华人的后代叫做华裔。
问题是假如华裔从小就在中国接受文化熏陶以及教育,那他是中国人?还是华人?还是华裔?
这个问题我主张的答案是“他是中国人”
假如一个中国人的后代在中国出生,但立刻被送到外国,在国外长大,国籍没变,但他还是中国人吗?
这个问题我主张的答案是“他不是中国人”
用国籍来划分x国人是便于管理,用血脉关系来划分x裔是便于种族的延续与融合。但用血脉来判别身份其实很操蛋,华裔,日裔,美裔等等,本身就是种族区别对待。对自身种族的肯定与维护就是排斥其他种族,也就形成区别对待。
一对美国人夫妇在中国生了一个小孩把他交给一对中国夫妇抚养,这个小孩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都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那这个小孩是不是中国人呢?
应该很多人都会认同他。
假如这对美国夫妇是在中国亲自抚养孩子呢?这孩子起码在家庭中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那这个孩子还是不是中国人。
这样子应该会让很多人犹豫。
这样混合文化影响在现今多元化的社会是主流。我在这里提出“主导文化”与“首次文化”两个概念,就好像是母语与第二语言那样,母语是主导。不过,假如你移居以后基本不说母语,那你的首要语言是当地语言。
“主导文化”与“首次文化”区别在于,主导文化取决于是否是第一次接受的文化,首次文化取决于文化是否主流。
若是从文化的角度划分x国人,那一个人是可以同时存在多重身份的。在中国一些城市,可能主流文化是美国文化,那就可以说这里有许多中式美国人。长期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可以称为美式中国人。
假如让我遇到一个把首次文化与主导文化颠倒的人,我会上前跟他说。
“先生,你的脊椎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