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强大的搜索能力,所以我很少买纸质书,去年买了《见识》,今年年初买了情商课,貌似情商课把今年纸质书的额度用完了。同事笑话我说“这书有什么好买的呢?”我回复说人一辈子与自己打交道最多,所以要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本书空白处我标记最多的是“类比真好”,“引子真好”,“问题问的真好”。
一、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学会独处
1、面对自己的真实情绪
有时我们都不好意思面对自己,尤其是没法面对脑海里飞过的窘迫、羞愧、尴尬、无助、痛苦、自责,但是每个情绪实际上才是“做自己”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追问情绪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
当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有个“应该”的样子,而这些事情却都不对,都不符合我们期望的时候,我们就唤出来了诸多“应该”的情绪,嫉妒,愤怒,自卑……猜忌都来了。这些个“应该”是你自己经过质疑辩驳后相信的,还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我们常常不经思考相信和应用这些观点,用这些观点任性唤出来的自尊、期待,鲁莽上场,呆立原地。我们还用这些观点对别人指手画脚。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情绪就一定不知往哪里去,不知为什么而来的情绪就一定不知要拿什么去消化。
3、心门关上-独处
我们常常听别人劝说你要把心门打开,却从来没有听说“你要把心门关上”,这不合理,要是心门总是随便打开,岂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可以跑进来了吗?别忘了有时要把自己内心的门关上,就是一种能力,说穿了就是跟自己相处的能力。独处的能力是使我们与别人不一样的关键能力。当我们开着门,就任由各种杂乱的事来占我们的注意力,耗费我们的情绪反应。
4、情绪就是当下的自己,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如何探索自己的内心?只要把自己的起心动念,把情绪记录下来,就会自对自己的情绪日渐熟悉,面对之后才可能安放。离对自己“诚实”又近了一步。长期的自己是灵魂与肉身,当下的自己是情绪,情绪就是当下的自己。了解情绪的同时要注意,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要做情绪的主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安,在找所有可能行不通的地方,一旦找到了就很容易生气,这时气到结冰,确实比气到喷火要有效率很多,整个人冷冰冰地寻求解决方案,胜过乱喷怒火、摔本子走人。如果有足够多的事情要操心,也能会让怒火变凉,也算是一种“我没有时间发脾气”吧。手边现成的问题已经解决不完,再把自己的愤怒变成一个新增的问题,岂不是自找麻烦。
二、换个角度看负面情绪
1、看待负面情绪的新角度,怎么办?
负面情绪和细菌一样,不可能绝对无菌,负面情绪的意义在于让你意识到积极情绪的价值。
问为什么会让自己陷入无助、绝望和痛苦中,悲伤中问“怎么办”比较可能一步步迈向希望。而不是“为什么”。隧道尽头一定有光,就算没有光,你也可以想象那个光。
2、注意力、勇气、意志力有限,要放在真正在乎的事情上
把心力全用来评论小事的好坏,就没力气在乎少数重要的事儿了。放下评论每件事儿的习惯,弄明白很多事没有好坏之分,但有其意义。我们的勇气、意志力有限,很珍贵,要用在我们真正在乎的事儿上,而不是在众人面前耍帅,除非耍帅刚好是我们的至高追求。
3、用分身大法冷静看自己
培养一个分身,特点:冷静克制、专注,她可以随时到三年后看看我们的处境,然后你会觉得陷在当下的情绪是多么的不必要,你会逐渐走出困境。考虑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分身?这让我想起了“本尊训练法”,我最想要看的分身是《Persons of Interests》里的Zoe Morgan那样的人,她特别强大,纵横捭阖。
如何培养分身?试着用“第三人称”描述自己的感觉和行为。本来你会说“我饿到要发火了,这时候是那肉包子给我吃我二话不说,立刻以身相许。”但如果你用第三人称,你会说“她饿到要发火了,这时候谁拿肉包子给她吃,她二话不说就立刻以身相许。”听在耳朵中是不是感觉很不同,如只要用第三人称描述自己,你的分身就出现了,分身会兴奋盎然的看着你,自己会看见一些平时你看不见的自己。
4、自卑的来源在于“理想的自我”,后悔提供校对人生方向的动力与机会
我们就只是我们自己,是完整的人,我们有优点也有缺点,而且很可能缺点远多过优点。“自卑”是做自己的绊脚石,不要再放在口袋里了。人的情绪容易被“传染”,勒庞的《乌合之众》就讲述了这样的道理。
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但只要选择了一边,就会后悔没有选择另一边。我们一边后悔一般活下去,因为后悔形成动力与方向,驱使我们要把人生过得更好。后悔不是绝望,后悔比绝望多了一样宝贵的成分——后悔里面有“希望”,后悔是遗憾与惋惜,是“但愿如此”,是“早知道……就好了”,后悔是“如果有下一次有下一个人,我会做的不一样。”后悔提供我们校对人生方向的动力与机会。
5、乐趣和责任感是召唤力量,驱赶空虚的神奇咒语
西西弗斯往山上推石的案例和日本和尚挑水的案例,让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人生,有时的挫败空虚也可以变成拈花微笑。乐趣和责任感正是召唤力量驱赶空虚的神奇咒语。
买了级别更高的游戏账号,我跳过了麻烦的过程,捡了个现成的,但也就是因为如此,玩儿起来觉得特别没劲,所有的战果与炫目的人物造型,感觉都与我无关,我仿佛只是在代替别人打这个游戏,既没了乐趣也没了责任感。我总会达到财务自由,为啥今天还难为自己呢?
三、自我妨碍
1、“自我妨碍”——59个大满贯纳芙拉蒂洛娃的故事
网球巨星纳芙拉蒂洛娃得过59个大满贯。有一次她说了自己的故事,曾经在某一赛季开始的时候不断地输给一个网球新秀,结果她在比赛中表现越来越差,故意不使出全力,因为她心想一旦使尽全力还是输给新秀的话,她会被迫面临“自己已经不行”的残酷结论。我们三五不时的都会这样,这在心理学上叫自我妨碍。如果不肯竭尽所能,我就不会比任何人更有资格赚更多的钱,既然要赚钱,却又自己伸出左脚去绊自己的右脚,故意把自己绊倒,我们是在自欺欺人。
2、命运、倒霉与意志力减弱
为什么别人的挫折我们都那么认真的立刻指出原因,而我们自己的挫折,我们就都这么睿智的归咎于命运?
尽了人事之后才听天命,算命消耗的不是你的钱,而是你的意志力。一旦有了姑且之心,意志就会转弱,暂时把问题归给老天,自己肩上就轻了,可以“姑且”不伤脑筋了,但问题如果还是解决不了的话,重担就仍然要回到自己肩上,但这时的心情就不是这本来就该自己解决,而是愿谈,老天总是不帮我抑制力,这样空转一轮白白的浪费掉啦。命里也许有他的道理,但它的道理并不建立在与成长上,尽了人事之后才听天命,不是不进人事先听天命。倒霉是什么?倒霉就是把事情怪在运气上。偶尔练习把自己当别人会看见很多原本看不见的事儿。
3、别让爱你的人感到可惜
当别人对我们释放情绪用了“你这种人怎么可能懂”?或者“你就是猪”这种完全否定整个人的说法时,我们要训练自己把这样的完全否定切成小块儿,可以自责并反省自己为什么又约会迟到半小时,或者欠了别人钱忘记还,但不要吞下整块的完全否定。
别人含混的表达,我们就含混地收下,含混地产生情绪,含混地自责,却不追究到底自己有什么可责备的,对自己可真够随便的!如果不知道馒头是怎么回事,怎么做得成,如果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儿,怎么做的成自己。
倒不是担心你太脆弱,受不了被骂是猪,而是一旦相信了这种完全否定似的指责,自己就会失去改进的动力,顺利成章的接受了所谓的宿命。就像我的明星朋友竟然不打算练好英文,反而想直接推掉一个好剧本,连你都会为他可惜的,别让爱你的人为你可惜。
4、成功与幸福的关系
成功要被别人认定,也要被自己认定,这既没办法偷工减料,又需要天时地利。但幸福,那幸福可省事儿了。幸福只需要人和与人和,与自己合,而且最奇妙的是,如果一个人能够与自己和,就能与别人和。成功的标准没办法由我们自己说了算,但幸福的标准,我们可以自己说了算。说穿了,幸福只建立在一件事情上,就是我们的感觉。
5、不要想过电视剧中的人生,但要多尝试
戏剧人物的情商都很低。要不戏不好看,戏剧的世界,唯恐天下不乱。如果天下不乱,戏也不好看。幸福取决于你如何投入你的注意力。不要把戏剧中的人生想象成自己的人生,那样会天下大乱的。
家里坐起来最舒服的那把椅子未必是世界上最适合你的,总得多出去坐几把没做过的椅子才知道。对于未知会感到不安,我们就去弄清楚不安的起源,但要夸张的把这份“不安”说成“恐惧”。把恐惧调整成为应有的份额,如果能把庞大的“恐惧”缩小为可掌握的“不安”,就比较不会错过其中那份对未知的向往。我们并不恐惧“未知”,我们只是对“未知”感到不安而已。而这份不安当中有强烈的“向往”,探索未知的自己,而不是固守幻想中所谓原本的自己。生活是生长与活动,不是自己把自己裹成木乃伊。24小时挺尸,
Spenser在《痛苦,往往是“装”出来的》里说了这么几句话,让我觉得仿佛被拥抱般的温暖:
我们总喜欢把希望缩小,把痛苦放大。这种思维路径,是典型的误区。
但最终,当我攻克了难题,站在更高的楼层,思维方式升级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了,那时,我回头才发现,之前折磨我的问题竟如此简单,甚至毫无意义,自己是庸人自扰。
平庸的人,是窄门思维,视野范围内,痛苦烦恼居多,往往看不到背后藏着的利益。聪明人,是用更大的视野,打破丧气角度,不断对自己说:我将这份烦恼解决后,也必将因此幸福,其实我是老天选中的幸运儿。小困难领经验值,大困难让你升级,有喜怒哀乐,但不纠结。成长是件幸福的事,要懂得享受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