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遥远的向日葵地》的叙述一以贯之地温暖、明亮、幽默,却演绎着人类与自然万物相处方式的亘古难题:
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
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冀与执着。正如去往“向日葵地”初始的《九天》,只用了九天,寸草不生的荒野平地上诞生起一座蒙古包,“第四天鸡开始下蛋”,生命开始得以繁盛。这一“创世纪”般的行吟,将难以为继的种种磨难化为生存的乐趣与尊严,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遥远的向日葵地》精彩摘录:
1、向日葵有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象征,在很多时候,总是与激情和勇气有。我写的时候,也想往这方面靠。可是向日葵不同意。种子时的向日葵,秧苗时的向日葵,刚刚分杈的向日葵,开花的向日葵,结籽的向日葵,向日葵最后残余的杆株和油渣——它们统统都不同意。
2. 最后的十余亩葵花开的稀稀拉拉,株杆细弱,大风中摇摇晃晃。然而我知道他们最终咄咄逼人的美丽,知道它们最终金光四射的盛况。突然而至的激情涨满咽喉,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我便大声呼唤赛虎和丑丑。喊啊喊啊,又像在呼唤普天之下所有一去不复返的事物。又像在大声恳求,大声地应许。孤独而自由地站在那里,大声地证明自己此时此刻的微弱存在。
3. 等待是植根于孤独之中的植物吧?孤独越强大,等待越茂盛。
4. 农田里耕种的农夫,以及前排座从不曾回头张望的男生,永远是我深深羡慕的人。
5. 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
6. 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连一件衣服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
7. 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8. 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却没有一次惊醒过他的故乡。
9. 葵花地南面是起伏的沙漠,背面是铺着黑色扁平卵石的戈壁硬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人。天上的云像河水一样流淌,黄昏时刻的空气如液体般明亮。一万遍置身于此,感官仍无丝毫磨损,孤独感完美无缺。
10. 不管你如何蜗居,如何忍受酷暑严寒,总有一些细微美好,让你得以度过漫漫长夜:在北方隆冬的深夜里,火炉是我生活过的每一个低矮又沉暗的房屋的心脏。温暖,踏实,汩汩跳动。冬夜里一边烤火一边看书,不时翻动炉板上的馍馍片儿。……它的香美与无边的寒冷对立。
11. 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12. 走啊走啊,我想,若不是穿着鞋子,脚下大概很快就长出根了吧?若不是穿着衣服,四肢很快就长出叶子了吧?越走,越感到地心引力的强大。我一步比一步沉重,一次又一次地抗拒成为一颗种子。
13. 如果说作物的生长是地底深处黑暗里唯一的光芒,那么,那个人经过的大地,随着他脚步的到来,一路熄灯。他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无底深渊。所以,当我妈走在无边的葵花地里时,她身后拖拽的影子才会那么黑暗,她的背影才会那么孤独。她拖着长长的阴影,像是全世界负荷最重的人,最疲惫的人。
14. 我无数次沉迷于荒野气息不能自拔,却永远不能说出这气息的万分之一。我站在那里,复杂、混乱、喧嚣、贪婪。被寂静重重围裹,张口结舌。我无数次赞美荒野,仍不能撇清我和荒野的毫无关系。
15. 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逐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只有我最简陋,最局促。我酝酿出一份巨大的悲哀,却流不出几行眼泪。我全面坦露自己的软弱,捶胸顿足,小丑般无理取闹。可万物充耳不闻。我无数遍讲诉自己的孤独,又讲诉千万人的千万种孤独。越讲越尴尬,独自站在地球上,无法收场。
16.它扎根于大地最最干涸之处,以挣扎的姿势,异常缓慢地生长。然而哪怕用尽全力,它的每一片叶子仍狭小细碎。
17. 若是生活在诸事庞杂的环境之中,整天顾得上这个顾不上那个。对亲人对朋友,就算有十分的担忧,也会给削去七八。可在荒野之中,在简单寂静的生活中,一丁点儿大的担忧也会被无限放大。
18.可眼下这块地,却是极度不自然的硬。表层板结得异常平整光洁,寸草不生,毫无生气。像一块死去的皮肤,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
19. 只有土地的主人才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吧?只有真正的农民,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地体谅土地。
20. 每当风势转烈,水边芦苇在风中猛烈地动荡,我想大声呼喊,又生怕暴露这一切似的苦苦压抑。又想哭诉,又想辩解,又想致歉。但最后开口的,却只有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