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的一个博主陈大力说过这么一句话“体谅总对你喋喋不休的长辈”,最近越来越深有体会。
我是外人眼中没脾气的人,对人有着积极的热情,随和到感觉可以没原则似得,很多的同学在我的留言册里,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羡慕你呀,每天乐呵呵的都没有烦恼”但大家却不知道我对我的妈妈有着难以理解的小肚鸡肠,我可以因为我妈说话大声了,抱怨她吓到我了,却不会想到她的大声说话是为了想引起我的关注,我会因为她同一件事几分钟之内讲七八遍而不耐烦说“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但这些事却都是她想让我照顾好自己的最无私的叮嘱,我还因为跟她的饮食习惯不同而与她争论,试图将自己的习惯强加于她,却忽略了这饮食方式是她认真听别人说时默默记下来,来告诉我的……曾经的我就是这样面对我妈这样那样的叮嘱,直接归咎为“啰嗦”。
将父母的“啰嗦”转变为最真心的叮嘱,并体谅他们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生活而多说几遍的叮嘱,起源于我妈生了一场大病。人都有一个劣根性,拥有的时候往往不会去珍惜,失去了才后悔的泪流满面。我妈生病后,每天都吃药打针打点滴,每天昏沉沉的,她没有了往日做家庭主妇时的神采奕奕,她每天都在跟病痛做斗争,在我们面前从不哭的她,病后的她难受的受不了时常抹泪,我们看着真的觉得心痛极了,那时我们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妈妈快好起来,可以每天“唠叨”我们不停,我们会乖乖听话的,失去后想想这些都是很美好的。
在她得知自己要动手术前,她将家里她当下能够做的事情她都做了一遍,她知道自己动了手术后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她想的是在术后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尽可能的减轻我们的负担,这就是爱我们的人,不管处在何种境况,她们想的都是我们,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让她们这样呢,她们生养了我们,需要感激并关爱她们的是我们,而不是她们做无穷的事来爱我们,我们就像呼吸着氧气一样,忽略了那至关重要的一切,颠倒了顺序,把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
我有一套睡衣,胸前扣子掉了一颗,有次我妈看见了,就说胸前没扣子会着凉,说了一些关心我的话,但当时的我,没有往心里去,还是继续穿着。当我再次穿起那套睡衣是我妈住院,我陪床两天后回家洗澡拿起睡衣穿,发现那颗掉的扣子已经被完完整整的缝好了。后面我问我妈什么时候缝的,她说我总是不听话,穿着胸前凉嗖嗖的睡衣,怕我冷着,在她动手术前缝的。在我的眼里,一颗小小的扣子冷不着我,但在爱我的人眼里,那一颗扣子是关乎我会不会着凉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她们如此细致的爱,我们除了在心里默默地感恩着,努力奋斗,给她们最好的,还能做什么,我们还能多听听她们的叮嘱,多多与她们交谈。
她们的一切叮嘱,初级目的和终极目标都是想要我们健健康康变得越来越好的。也许他们的爱有时候会携带了一些盲目,但那一丁点的盲目,作为被爱的我们,作为享受了那么多爱的我们,难道不能动个小脑筋,巧妙的化解,变成双方都舒适的局面吗?
渐渐地懂得,以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了“没看到有人会为了陌生人而唠叨不停,只有我们在意的人和事我们才会说那么多做那么多”。
不管是对于亲人还是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我们不要把别人对我们的好当成理所当然,我们要懂的换位思考,想想当我们对别人好时,别人当做理所当然我们是何等的不舒服与失望,还怎样不顺心地埋怨过,不管过去是怎么样,至少未来的日子里,不要把别人对我们的在意,对我们的好,再当成理所当然了,要记得当别人对我们好时,及时的感谢他们的好。时间看时似很多,但实际上是少的很让人惊慌,不要让自己等到失去时才懂得曾经拥有的是那么多,失去后才懊悔为什么让生活留有遗憾,为什么要对不住那么多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