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4—王祖德
在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了很多传统习俗,依然被今天的我们传承并发扬着。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和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有关的国内原创绘本故事——《最好吃的青团》。
清明节到来之前,商店里就有青团卖了。小女孩小葵很喜欢吃青团,因为青团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它是用青苔汁和米粉加上豆沙馅做成的,又香又糯,好吃极了!
“妈妈,我们是不是又要去看外婆了?”小葵问。
“嗯,清明节快要到了,我们要去扫墓。”妈妈望着窗外的雨,点了点头。
记得以前爸爸妈妈忙着上班,就把小葵送到外婆家,天天跟外婆待在一起。外婆廋廋的、高高的、小脚走起路来,噔噔噔...噔噔噔,格外有力。每当这时候,小葵总是指着外婆的耳朵叫:“耳环跳舞喽,耳环跳舞喽!”
外婆的手特别的巧。能用碎花布给小葵做又合身、又漂亮的小衣服或者小裙子,还会做各种各样好吃的。特别是外婆做的青团,小葵最爱吃。每次到了外婆做青团的日子,也是小葵最忙活、最开心的日子。
小葵和外婆一起揉面,一起搅拌豆沙,又一起像躲猫猫似的把红红的豆沙馅藏进绿绿的面团里......
有一次,小葵在外婆的帮助下,做了几个小小的青团,和外婆做的大青团一起蒸熟后,放在窗台上等着小鸟来吃。小鸟们闻着青团的香味飞来,很快就将小青团抢光了!小葵常常说:“外婆做的青团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青团,连小鸟都喜欢吃!”
在去扫墓的路上,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开得很美,小葵在这迷人的景色中加快了脚步。墓地到了,远远的,小葵就看见了外婆的墓碑。墓碑上有张照片,照片上的外婆笑眯眯的,好像看着小葵。妈妈拿出从商店里买来的青团,放在墓碑前,又拿了一个给小葵吃。这是小葵的主意,她想跟外婆一起吃青团。
小葵咬了一口青团。
“好吃吗?”妈妈问。
小葵看了看外婆的照片,轻声回答:“没有外婆做的好吃”,说着,眼圈就红了。
妈妈拉起小葵的手,望着小葵说:“回去我们自己也做青团好不好?”
“妈妈是外婆的女儿,小葵是妈妈的女儿,我们一定可以做出像外婆做的一样好吃的青团!”
“嗯”,小葵点点头,“以后我也要教我的女儿做青团!”
临回家的时候,小葵笑眯眯的对着外婆的照片说:“再见了,外婆,明年我会带着我和妈妈一起做的青团来看你的!”
合上书,我也沉思良久,眼眶湿润!正如本书的作者——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老师,在书的后记中所说:要写有关清明节的故事,很自然的就想起了她的外婆,以及和外婆一起生活过的点点滴滴。因为外婆是她幼年时期最忠诚的陪伴者,已经成为她幼年记忆中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生命都有尽头,外婆也终究有离开的那一天,但外婆的爱会留着这个世界上,留着我们的记忆中,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我们的内心因为储存着源远流长的爱而快乐和坚强......亲情之爱就这么传递着,延续着,成为了人类之爱!
其实,清明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源自于一个感恩和纪念的历史故事。我们清明节扫墓祭祀先祖,就是沿袭了这种感恩的精神。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白自己艰难的名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在,珍视历史,敬重他人,敬畏公德。
在花红柳绿的春天里,在清明时节,我们不仅仅是带着家人去郊外踏青,领着孩子们去上山扫墓祭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会感恩,心怀感恩。
清明节,在中国,也是“感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