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要听七到八节课,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渠道,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会不会听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的高低,那么怎么能才能做到高效率听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先读读下面的文章吧。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赵忠心老师。
“《孙女升初三了》
新学期孙女升入初三年级了。
真是有孩不愁长。
昨天晚上,我给孙女打电话聊天。
我问孙女:
“上了几天课啦?新学期的功课难不难?”
孙女轻松地说:
爷爷,我们上了四天课了。新学的课程一点儿也不难。
一听孙女说一点儿也不难,我就放心了。
孙女一上初中,就是班里的学习委员。
孙女的学习,一直很让家长放心,
从未让家长操过心,也没有请过什么家庭辅导。
孙女告诉我说:
“爷爷,我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
我说:
“很好!这表明你的数学学得还不错。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基础,一定要学好。”
尔后,我跟孙女专门谈了上课听讲的问题。
我告诉他说,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上课听讲。
听讲是通向知识殿堂的大门,
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步。
学习差的学生和学习好的学生的差异,
首先就在于会不会听讲。
古人曾经说过:
“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
我给孙女详细解释了这段古文:
这意思是说,上等的学习者,是入神地听;中等的学习者,是用心听;下等的学习者,只是用耳朵听。用耳朵听的,即不用心听,知识只能印在皮肤上,理解得很肤浅;用心听的,知识能刻在肌肉上;听得入神的,全神贯注的,知识能深入骨髓,理解得最深,记忆得最牢。所以说,听讲是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环节。
古今中外,凡是做教师的都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用心听讲。`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你可能知道古人“学奕”的故事,有两个人跟同一个师傅学习下棋,结果一个人学得很好,一个人却学得很差。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一个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而另一个人则是心不在焉。
上课时不东张西望,眼睛朝前看,一切行动都要听从老师的支配,不擅自行动。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不要不懂装懂,要不耻下问,要追根寻源,彻底弄明白。”
赵忠心老师在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对家长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做到高效率听课?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给家长提出五个建议:
一、首先要排除一些对孩子学习不必要的干扰因素。生活中尽量要让孩子做到饮食安全、干净,营养搭配要合理。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喝冷饮,经常肚子疼,会对听课过程造成一些影响,难以集中注意力;有的学生体质差,经常生病……着装方面要让孩子穿着务必要舒服。如果服装过于紧绷,孩子会感到非常紧张,听课状态自然很差。同时衣服要随着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
二、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赵忠心老师说:家庭教育是底色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
一个家庭的心理环境和心理氛围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港湾,更对孩子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有较大影响。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对4000多名儿童做了调查,结果表明,生活在常有笑声的家庭中的孩子,智商比父母不和的孩子要高。
另外,美国一个研究中心对61名儿童进行了长期的追踪研究,从婴儿一直观察到18岁,结果发现有20名生长在情感气氛级差的家庭中的儿童,他们不仅智力落后于其他儿童,个子也明显矮于其他儿童。
另有一些研究者发现,十多个发育严重不良的儿童大都来自心理环境不良的家庭,有的父母离婚或分居,有的父母正在婚姻上闹纠纷,有的家庭成员直接长期不和睦……这些使孩子的大脑皮层经常接受不正常的刺激,时间一长便产生功能失调,引起内脏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生理发育不良。
绘画大师毕加索说:“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所所长孙红艳老师在《改变孩子一生的八种教育智慧》中写道:“生活在和睦家庭气氛中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品德均优于生活在平常家庭气氛中的学生;生活在平常家庭气氛中又优于生活在紧张的家庭气氛中者。”
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心情是自由舒畅、愉悦轻松的,他在听课中自然容易积极投入其中。
三、努力营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喜欢任课老师。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喜欢某个老师,他自然会喜欢那个老师所教的科目,容易接受老师对他的管理,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赵忠心老师写到:“喜欢老师,这是孩子学好老师教的这么功课的前提。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爱戴老师才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信服老师的知识学问,愿意学好功课,取悦于老师。
要孩子学好功课,家长首先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孩子爱戴老师,喜欢老师,家长即或是对老师的做法有看法,有意见,一定要回避孩子。可以和老师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或通过正当渠道向学校领导反映,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
家长要切切谨记。”
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由于家长和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比如时常打骂、经常批评指责,使孩子不了解自己,不明白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天赋和潜力何在,也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费了功夫也学不好,缺乏应有自信心。
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即使想方设法、用尽所有的力气,最终也无法让它点燃。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学生,难道还希望他学习取得进步吗?正是缺乏自信心,当他在学习遇到障碍时只会自暴自弃,放弃努力。缺乏自信是后进生学习出现问题的一大症结。提高听课效率首先要从培养孩子的信心开始。
关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丽颖教授提出以下建议:
“a.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发现孩子的强项,从找孩子的优点开始。
b.让孩子了解自己所长,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强项做强。
c.让孩子学会以强攻弱,合格加特长成就幸福的学习人生。”
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进行表扬和赞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同。一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但是他身上有许多闪光的地方。比如:诚实善良、正直勇敢、爱劳动、尊重长辈、孝敬老人等等。
欧洲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小的时候被巫婆关进了一座高塔。那个歹毒的巫婆每天都会对公主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别人嘲笑,始终都不敢逃出高塔。一天一位英俊的王子经过塔下,看到公主闭月羞花的美貌,不由心生爱意,王子赞叹公主美丽的容颜,并救走了她,从此他们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公主本来就是美丽的,她美丽需要别人发现。
以前我教过一个初一的女生,她的成绩在班上比较靠后,但是这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很多:善良、勤快、热情、画画的好、和他人相处没有坏心眼,待人有礼貌,和同学相处也非常融洽。如果家长能够发现并说出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怕的就是家长不说,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身上到底有哪些优点。一般情况下一个孩子如果学习差,他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啥都做不好,所以他就越来越自卑,造成恶性循环。
遗传化学家舍费尔德说:“在整个世界中,没有任何别的人会和你一模一样,在将来到未来的全部无限的时间中,也绝不会有像你一样的另一个人。”
每个人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说自己不行,或者说自己的孩子不行呢?让孩子接纳自己就是他爱自己的开始,也是做好每件事的开始,当然包括听课。
五、激发孩子的认知需要。孙云晓:“发现中小学生的四种学习动机,即认知需要、发展需要、报答需要和竞争需要。认知需要是最稳定的内在动力,而竞争需要是最消极的需要,严重者可能导致人格扭曲。因此,明智的父母应激发孩子的认知需要,将注意力聚焦在探究新知提高能力,而不是强化考试分数与名次。”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认知需要表现为经常感到:学习的快乐、喜欢所学科目、总想弄懂不明白的问题等,即主要针对学校中各科的学习和各种课外活动。
认知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解释:孩子学习的动机,来自他对某门功课的兴趣和好奇,一旦产生兴趣和好奇,他就会积极投入这门功课的学习当中,不容易分心,也不容易受他人的干扰和影响。
认知需要对学生学习有哪些意义?
“认知需要,这种以知识本身为目的的需要,是最稳定的学习需要,同时,也是重要的是,认知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快乐源泉,是其它任何满足无法替代的。因此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认知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知识,进而热爱学习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孙云晓
以上是学生听课方面我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孩子的学习进步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父母今天所付出的任何一分努力,都将带给您日后十分的收获。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49岁,水瓶座,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26年,喜欢阅读和写作。每天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