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奉母命完婚,妻子崔氏果然如母亲所说品貌俱佳,令他相当满意,他也接受了现实,逐渐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包办的婚姻也有爱情,比如王羲之与晞璇,比如苏轼与王弗、这样美好的事居然让王维也碰上了。夫妻心相连情相悦,热烈、缠绵。王维下班就回家,一天见不到,想得很哪!擅琴的妻子身上有一种素雅娴静之美,让他看不够,让他恋不够。她走到哪里,他的目光就追随到哪里。此时的诗人,觉得自己特别幸运,生活无限美好。
他被贬官,妻子安慰他,默默跟着他,他冰冷的心逐渐温暖。有妻子在身边,他什么都不怕,妻子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王维作画,妻子研墨捧轴。她也练习书法,王维指点她。夫妻交心到了一定程度。三十出头的王维被朝廷复起还京,升任左拾遗。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难产,血流了一床。王维寸步不离,攥紧她的手,吩咐郎中,首先要保妻子的命。弟弟劝他再考虑考虑,他生气了,骂弟弟无情。终于母子平安,他跪谢佛祖。崔氏失血过多,产后虚弱。王维请病假每日亲自伺候,煎汤熬药,为她重金买了高丽参调养,周到入微。他婉拒一切邀请,此时,妻子的命就是他的命,妻子的身体关系着他的未来。崔氏感激丈夫,不知自己哪辈子积了德,遇上如此好的郎君。但是,圣旨下,派他到洛阳出差。不得已,王维告别妻子,择日动身。临走前,他为妻子吹洞箫、弹琵琶、跳舞,崔氏幸福得眼泪流出。他担心她的身体,千叮咛万嘱咐,夫妻相拥而眠,诉不尽的呢喃……
到洛阳,他每日提心吊胆,生怕妻子有事。不多日,驿足快马送来一封家书,王维看信,感觉不好,立刻夺了驿足的快马直奔城门,不顾上司怪罪没请假,不顾天寒衣单,一心往家赶。此时崔氏卧病在床已奄奄一息,王维大恸,扑倒在病床前,摇晃着妻子的胳膊,声嘶力竭地喊叫,我来迟了,是我害了娘子!九岁的女儿抱着他的大腿哭泣,半岁的儿子睡得正酣。崔氏勉强睁开眼睛,看着丈夫、女儿和儿子,眼里含着笑。她用微弱的声音嘱咐丈夫,续弦讨个良家女儿,善待他和孩子,她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王维咬破食指发誓:今生唯知念佛,为她祈祷来世的福祉,只做鳏夫,绝不再娶!十年婚姻,崔氏撒手人寰,王维时年仅三十三岁。
他疯了一样,炼狱般的煎熬,恨不得把心抓出来,头磕在地上出了血他不管。跪在佛像下,虔诚地祈祷,无数次梦见妻子款款向他走来,无数次失望沮丧。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他万念俱灰,只差出家,自此,每日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真正实现了他的誓言。
这个男人,心力之强大无人能及。情到深处是无言,后半生,他选择了宁静,参佛理佛,在宁静中与妻子的亡魂厮守。
后刘心武推测,王维之所以三十年不娶,是被玉真公主霸占了。否则凭王维正当盛年,官运亨通,雄性荷尔蒙的作用让他没有理由不近女色,没有理由独身。如果按照刘心武的逻辑,那李叔同抛却妻妾,抛却荣华富贵,壮年选择皈依佛门又做何解释?况且玉真公主与王维相识是在婚前,如果有意,岂有王维结婚一说?特例毕竟是存在的,他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跟别人走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不能按照多数人的想法去要求个别人,这是误区。
王维有诗佛的称号,他是唐代诗人中离佛门最近的人。虽未出家,但色心已死。信仰让他能够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孤独。但前提是他对妻子的爱太深,真正达到了"除去巫山不是云"的地步。
唐朝另一个痴情的诗人是李商隐,他与柳枝姑娘的恋爱无疾而终,和女冠宋华阳珠胎暗结,也被迫分离。他写了那么多诗去怀念她们。痛入骨髓的念。他和每一个女子付出的都是真情,只是命运不让他们在一起。后来娶妻王氏,夫妻恩爱,相约白头,不幸妻子早逝,留给他无尽的哀痛。和王维的命运相似,那一年他三十九岁,直到四十七岁去世,没有再娶。
他们对爱情的专一千古罕见,他们邂逅了爱情,是幸运,却又过早地失去了爱情,是大不幸。爱情,给他们希望,爱情,又赋予他们伤痛。他们把最深沉的爱都给了曾经挚爱的女人。他们再也无法爱上别人了。没有爱情的陪伴,女人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人生没有圆满,古往今来皆是一理。但是,在他们心里,爱过,就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