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你越在意什么,什么就越容易让你失意?
我以前坐在编辑岗位的侧边办公桌,有个隔壁科室的很忙的同事,他抱着文件和旁边的同事说完工作,跟我说了一句话:“你这个位子,我以前也坐过的”。一个多月以后,没料到,那个座位也变成我以前坐过的座位。付出了工作时间和工作以外时间去努力工作,没想到,还是会离开。
没想到,皆是人世的过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也许他话里有话,他早知道了人事调动。
这个同事,他公务员考试申论考了89分,都没有坐稳编辑岗位。我有点惊心,我没问,也没聊天。他跟我是同龄人,面试时候的监考官。面试的时候,工作人员送来的午饭,他让我们考生先吃,他自己最后吃,我觉得他人还挺好的。
在我离开那个座位很久以后,有天我回到那栋楼,我只是凑个人数参加会议。我回到了那个我曾经工作过的楼层,迎面的都是熟人,为了避嫌没什么人跟我说话,各忙各的。那位同事在他的办公室转头突然看到我,立即笑着对我说,“你回来啦!”我倒是用深沉的脸色轻声低头说了一句,“不是。”我没有停下来,继续向前走了。
他这么说来,是本想欢迎我回来,是原来的科室又缺人了。这个科室人员换人的速度还是挺快的,有一部分干不下去不想干离职了,有一部分人升职了。看来整个楼层其他人没谁关心我的去留,像是看多了看惯了我这样的人。所以我笑不起来,那是我热爱的工作岗位,那是我能忙活一整天的工作岗位。
我去了师傅的办公室,找了我师傅随便聊了几句走过场的话,就离开了这个楼层。我来这栋楼,其他人都看到我了,我跟其他人都不是工作搭档,我不去看师傅,有点说不过去。当初,在那儿我能干活三个月,全凭一开始我师傅带着我,幸亏一开始是分配到我师傅那里去的,看到别人的惨事,自己后面遇到的惨事,发现我师傅对我也算很不错了。我师傅没空教我什么,他大学时期有本自制收藏的新安晚报合集,他先让我看一个星期。我看了两天,翻了几遍,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让我师傅下任务干活吧,我师傅叫我晚上回家写篇稿子。我写了一晚上,感觉写得不对劲,稿子文体不像新闻,也不像文学性的文章,只能说一段糊了的文字,硬着头皮交给我师傅了。我师傅自己改了,删掉了一大段我写的文字,他居然发表出去的时候带上我的名字,他帮了我一个大忙,不然我从一开始无法在科室立足。
从热爱的编辑岗位离开以后,好一阵子失意,看什么都很暗淡无光,也不知道自己发什么呆。从楼上坐电梯到楼下,按了下行按钮进了电梯,在电梯里发呆了一分钟,发现电梯没动静,也没到一楼,这才发觉自己忘记按楼层了。
离职,离开,只是人生中应该会遇到的一小部分正常、常有的事,不得不面对新的生活,自己去寻找新的方向。生活本就不是确定的,需要自己去拼搏和摸索,重要的是打起精神来。
其实,我不擅长写新闻稿,也对新闻稿不感冒。往事不堪回首,如今疫情拖延时间,使人愁更愁。随便写写,抒发己见,无忧无虑,无拘无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