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沔,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这是出自朱元璋的《谕中原檄》。
究其缘由,盖因汉文化之博大精深。 中国不同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文化同宗同源的民族皆为华夏民族。这就显现出来汉文的包容性。
举例来说,
第一,历史五胡十六国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北魏政权,在统一北方后,深受汉民族文化熏陶,全面汉化,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汉文字,汉服,与汉通婚,选择汉文化里的选官制度。这样一系列的政策造就了什么呢?就是原本的鲜卑民族自己的特性不是很明显了,与此相对的则是汉文化因为新鲜血液的注入变得更加具有活力。接下来就是所谓的百年之运!如果用100年来计算,皇室最少能有3代帝王,那么帝王里的血液就只有八分之一的鲜卑血液了。最后就是你必须融入汉文化,也正是如此,鲜卑认为自己的中原文化的正统和代表! 所以,你变成了我。 和鲜卑一样的还有大清王朝。 大清也是极力汉化的王朝,虽然大清享国267年,可是他确完完全全的代表汉文化的正统的朝廷。也是本观点的,你变成了我。代表帝国文化的不是皇室人,而是皇室用来治理人,学习的是什么。 两个王朝的末日时代都是武力上的十分衰败!遥想当年的马上民族都是骁武凭陵,可是到最后都在之乎者也了。 这不就是变了吗?
第二,以大元为例。南宋亡国后,代表汉文化的统治也相应消失,即使一开始的蒙古大汗忽必烈极其亲近汉文化,可是在他晚年和他后代的继承者上都是十分排斥,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元朝国运才仅仅九十八年。有元一代都在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全国民众分为四等,并且严禁跨越等级通婚。同时在选官政策上也是不得人心。几年前去北京参拜孔子庙,孔子庙里的进士石碑中包涵元明清三朝,可元朝却仅仅只有可怜的几块石碑,有元一代科举选官仅16次。元的政策就是对于汉文化我们蒙古要排斥,我不能学! 你们汉民族可以学,但是我不会用!依旧以蒙古旧法为主。 所以汉文化就是我要消灭你。
现在我们一直所说的一国两制,其实最早是辽所提出来的。他对契丹和汉人采取两种政策并且分而治之,虽然辽没有达到大一统,但是这个治国方针却为后人留下了借鉴。
至于很多人,提出反驳胡虏无百年之运的观点并且还用年记表来进行驳斥!我只能对那位仁兄说“你把这句话的前提弄错了,你所说的那些国家只是一些地方政权,,他又怎么能够代替我央央华夏呢?” 可以说萤虫怎敢与日月挣辉?
在这里还要多提出一句的就是,有明一代天子守国门!留待下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