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说: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路上行走。我们看到的一切,最终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读什么书,也是在里面找自己的答案。 所以,当我读《百年孤独》的时候,就注定这本书不再归于作者自己,而是和我的思维组合在一起,是“被加工”后的模样。 所以 过度解读其实是一个伪概念,文学没有度,只有你的和他的。小时候爸爸跟我解释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我听了之后十分抗拒,我觉得他就是在过度解读,鲁迅先生根本没有这个意思,但直到我想明白了文学根本不存在过度解读,我也就懂了父亲,那个是他的藤野先生。 对书本内容不再赘述,越来越发现,内容梗概只会拉低作品的水平,看一万篇梗概分析,不如去看一遍原著。当然,这些评论梗概还是有它们存在的意义的,那就是鼓励一代又一代人去打开经典。 马尔克斯看来,生命注定是一场悲剧,因为在庞大的轮回面前,每个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其实自始至终都无法和这个世界产生任何联系,我们一无所有地到来又一无所有地离开,其间制造过的所有辉煌其实都从未真正属于自己。当一切都成为泡影,竟然只有孤独永恒。你绝望的哭喊,“这样的人生太糟糕了。”马尔克斯温柔的摸摸你的头,告诉你说“其实我们都一样。” 看完《百年孤独》,感觉自己像一个老者,观看了一个家族漫长繁复的历史。我看完《百年孤独》的感受,和别人不同,就连和上次看也不是一个感受。第一次我看完的时候,口出狂言,大喊:这不过就是一部家族乱伦大戏!现在,在此郑重道歉。第三次,晚修下课坐在教室里,打算把剩下的看完,同学都陆续走了,看完最后一页合上书的时候,我抬头看向门外,一个人赫然站立,他是上校,很高的个子,没有看清长相。我看到他没有害怕,反而很开心,我知道,我进入这本书了。就像我几年前在家熬夜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也在我房间门口,看到了胡斐。 还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和想法,说不清,道不尽,可以预见的是,这是一本要看一生的书。写下这篇文章,其实是想鼓励大家去打开它,看下去,会有不一样的天地。其实人名根本不难记(附有关系图),情节也通俗易懂,所谓障碍,不过是人心罢了。我也还有很多的障碍没有克服,很多的经典没有打开,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不着急,我知道,它们都会出现在我的人生里,或许现在看不进看不懂,但是,没关系,让子弹飞一会。
生未百年,死不孤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