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自己有一阵子特别喜欢读有"留白"的书或文章,如果要我来形容,在我的印象里,"留白"可以用简单的标点符号直接替代,嗯,那就是……
哈哈,没错,我理解的"留白"就是省略号……
记得曾读到过这样一段文字,就非常完整的记录了对"留白"的诠释,我很喜欢:
"丰富的作品由很多层次叠加而成。如果说表面是文字,那么在作品深处可以感觉到整个人生。这与常常流于表面的报刊文章不同。报纸读者与小说读者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一个行色匆匆,而另一个看起来从容不迫。伴随一杯黑咖啡,人们迅速浏览日报。一部好小说的目的则是为了放慢这种过度兴奋的节奏。在各个层次之间,有一些静默的部分。在这个建筑中布置令人惬意休闲的空间非常重要,就像公园一样,读者可以来这里沉思和幻想。每次,人们释卷休息,然后再次回到故事中时,故事就增加了一个新层次。"———(加拿大)达尼·拉费里埃《穿睡衣的作家》
没错,我认为【静默留白】的可贵之处,或许就在于她能让我们读者有充分的“沉思和幻想”空间。
而随之而来的所有幻想来源,其实都取决于各自当下的心境,也就是源于我们读者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
倘若你的心是干净纯粹柔软的,那么阅读"留白"后,你曾看到的文字以及后来的想象也如同你的心一般,干净、纯粹、柔软。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你所看的、你所理解的,其实就是你的内心。你所看到的,也就是你内心深处的投射。
当然,这仅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可能会有些许局限或偏颇,但这就是我简单而直白的个人体会。如有不对之处,也望指正,不胜感激。
话题再切转回来,因为那一阵子我喜欢上了"留白",所以还对水墨画中的留白,有了些许欣赏和敬佩。觉得这是艺术对美表达的最高境界。表面上看似空白,用心去看,你能看到内在无限的丰富。为此,我还特意在网上查了对"留白"的解释: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
艺术角度上说,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
应用角度上说,留白更多指一种简单、安闲的理念。
留白主要分为:词语留白、艺术留白、哲学留白、应用留白。
让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其实只要我们用心,也会继续发现很多的"留白"。譬如:电影。
很多现在的电影也都采用留白的方式,并没有结束式的单一结局,相反,大多都是采用开放式的收场。留给观影的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想象。
我想,这或许也是导演的良苦用心。想用留白的方式告诉我们:其实很多事情,结局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如到底有没有在一起?到底是生还是死?到底谁是那个人?到底……
我认为,所谓的结局,其实也一样都在我们各自的心里。心里有,它就一直在。
岁月留白,如同小时候的我们所未知的答案,唯有岁月,才会用时间交付出答案。
那些所有无形、无声的留白,包括我们为了生活,拼命的努力,其实,时间她都知道。
其实,最让我感动的,应当是岁月无声的留白。譬如:我们父母彼此间那纯粹、朴实、深厚的情感。或许我们父母那代人,一辈子都没有从口中说出"爱"字,但却愿意用自己一辈子的时间,相互携手陪伴、相互理解包容、相互心疼守护,这无疑就是朴实的岁月中最高境界的留白和告白……
说到纯粹深厚的情感,这让我又再次回想到曾读过书中的那些让人感动的岁月留白:
比如严歌苓《陆犯焉识》书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岁月的蹉跎和沉淀,才让陆焉识终于明白了自己对冯婉喻的爱,而那爱,却感觉来得太迟,但回头再想,一切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这就是命运。
当时读完这本书后,于是又把电影《归来》寻出来看了一遍。虽说小说确实比电影好看,但影片中也有感人之处。特别是影片中当陈道明老师饰演的"陆焉识"听到巩俐老师饰演的"冯婉喻"从火车站回家上楼的脚步声,虽是寒冷的冬天,陈道明老师依旧激动得开始搓手弹钢琴。房间里、楼道边传出了动情的旋律,就在那音乐起伏的一刹那,我瞬间泪点来袭,朦胧了双眼……
不得不说,这钢琴曲就是在以音乐的方式对岁月的倾诉留白……
那几分钟的场景,确实久久难以忘怀……
以至于我现在的手机铃声选用的依旧是影片中陈道明老师钢琴弹奏的这段旋律《渔光曲》。
再比如简·奥斯汀《爱玛》书中,岁月的沉淀,时间的迁移,才让稀里糊涂、"热心肠"的爱玛终于明白了奈特利先生一直就在自己身旁守护着自己和父亲,才发现自己原来也同样是深爱奈特利先生的。
比如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书中,从开始对达西先生的误会和疏远,再到后来经历若干事件后,让她近距离慢慢了解到达西先生的为人,让伊丽莎白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傲慢与偏见,感到自责和羞愧,开始由衷的仰慕和钦佩达西,最后终于也爱上了达西先生。
比如毛姆《面纱》书中的那句:"死的却是狗"!这简简单单五个字背后的留白。深沉厚重。给我的印象也是最为深刻的!这或许就是"留白"带来的玄妙和神秘!为了认真解读和理解这五个字,当时看书入迷的我,立刻搜索这句话的典故和出处,尝试近距离的理解这五个字背后留白的涵义。
原来,毛姆书中所提及的这句话来自于:
"西方文坛诗者戈德史密斯《挽歌》中的一出典故。一位好心人收留一条狗,后来人畜反目,狗发疯将人咬伤。大家都认为那个好心人会死掉,最终死的却是狗。"
"瓦尔特认为自己就是那只狗,而他的妻子凯蒂就是那个主人。"
查询了这五个字的典故后,让我深刻的了解到,瓦尔特他最终是死于心碎,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而这心碎,来源于失控的恐惧……
等等、等等……
欣赏书中、艺术中乃至生活中的这些恰当好处的"留白"。
小时候不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岁月沉淀,才深刻感受那份爱的执着与坚持,深沉而厚重。
我相信,凡事可以触动人心的,那都是因为有一份纯粹不含杂质厚重的爱,我欣赏、我也敬重这份爱。
欣赏李宗盛那句"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写到这里,我甚至感觉那岁月无声的"留白",仿佛唯有那"世上唯一契合灵魂",才能读懂。
岁月无声,亦是留白。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