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夏天,在那里,我第一次知道在中国真的有孩子每天早上4点钟起来,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而他们大多10岁都不到。那时我还刚踏入大学校园不久,就在专业老师的怂恿下报名了学校组织的乡村支教,那个无数次睡前闭上眼脑海里都会浮现的地方——咸宁市菖蒲村小学。
菖蒲村小学最大的孩子13岁,最少的只有6岁,平时只有十几个孩子,听说放暑假城里来了支教老师,村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来了,70多个孩子挤在一个小小的教室,又心酸又温馨。
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五年过去了,我还能清楚的记得70多个孩子每一个人的名字。有个小女孩叫楠楠,她还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弟弟,姐弟俩跟着爷爷住。楠楠的眼睛大大的,睫毛浓密,很有神,我最喜欢直直地看着她的眼睛,就看到一汪清澈的泉水。她总是笑着,见谁都是笑着的,温温柔柔的小模样让人莫名觉得心疼……
教室里没有空调,甚至连风扇都没有,只有教师办公室有一台勉强还能运转的空调扇。那天是我印象中整个7月最热的中午,轮到我看着孩子们睡午觉,等到孩子们都趴在教室的桌子上睡着后,校长叫了我好几次回办公室睡会。但我内心实在不忍心孩子们顶着40多度的天气睡在教室,而自己却在空调房里,所以即便是60多岁的老校长来来回回叫了好几回,我还是想和孩子们一起待在教室。也许是太累了,等我有意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讲台上趴着睡着了,恍惚间,我感受到阵阵凉风,听到有个小女孩对旁边的人说:“嘘,小点声,别吵到孟老师睡觉了。” 不知过了多久,燥热的空气伴着黏腻的汗水,还有偶尔能感受到的一丝凉意,我努力地睁开眼,看到楠楠用她那双大眼睛定定的看着我,稚嫩的小手里拿着一本薄薄练习册给我扇着风,等我回过神来,发现旁边围着一群可爱的人儿。
很多事情都是双向的,更多时候我觉得是孩子们治愈了我。我一直相信,和孩子相处也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带着五年前的初心,一定会再回去那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