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从他的名字中,我们便可知道,“从文”是他一生的志向。看了他的一生,当过兵,见过无情的杀戮,经历过文革的冲击,感情之路也是历经波折,但他却留下了一部旷世之作——《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精神家园,若非沈从文去世,他极有可能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汪曾祺曾经评价:《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那么,下面我们就先来领略一下大师的杰作。
在湘西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条小溪,这条河是川湘来往通道,一位老船夫便负责管理渡船,把路人来去渡过小溪。这老船夫唯一的亲人便是她的外孙女翠翠,此外还有一只黄狗。
老船夫性格淳朴善良,有过渡人心中不安,给老船夫塞钱时,他说什么也不要,如果实在推辞不过,就把这钱买了茶叶和草烟,送给过路人用。
翠翠眼睛明亮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乖巧懂事,经常帮助祖父渡船,从不误事。
端午节,当地有赛龙船的习俗,翠翠第一年去茶峒城看赛龙船时,等到天黑了,祖父还没有来接她。这时她在水边遇到了当地船总顺顺家的二儿子傩送,傩送让翠翠到自己家等着祖父,但翠翠误会了傩送,傩送说:“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傩送回家后就让家里的伙计把翠翠送回了家。这场对话也让翠翠情窦初开,尤其是这句“大鱼咬你”让翠翠心里记住了傩送,傩送也对翠翠有了好感。
第二年端午节去看赛龙船,祖父和翠翠去船总顺顺家避雨,这次翠翠没有见到傩送,因为傩送在下游青浪滩,但却见到了船总的大儿子天保,天保对翠翠一见钟情。
第三年端午节,傩送专门过来邀请祖孙二人去看船,并安排家里的伙计帮助管船过渡路人,而且还专门在自己家吊脚楼安排了好位置让祖孙俩坐在那里看船。也是在这时,翠翠听说了当地乡绅王团总家想把女儿嫁给傩送,还要把一座新碾坊作为陪嫁,但也听说傩送不要碾坊要渡船,这时翠翠的心里变得复杂了,又烦恼、又忧愁、又快乐、又生气。
后来,船总顺顺托媒人为大儿子去老船夫家提亲,祖父想听听翠翠的想法,翠翠内心其实是有答案的,但她不置可否,一直没有回复给媒人一个明确的态度。
接下来,傩送知道了哥哥提亲的事情,于是两个人经过交谈,哥哥也知道了他们两个人同时爱上了翠翠,于是他们决定公平竞争,按照茶峒人规矩,站在高崖上唱歌,看谁能打动翠翠。
第一晚的歌声,老船夫听见了,以为是天保唱的,翠翠则是在梦中听到了歌声。第二天老船夫进城去见天保,告诉天保,翠翠很喜欢夜里的歌声,天保则神情冷淡,说:“你把宝贝孙女儿送给会唱歌的竹雀吧。”老船夫这才知道昨晚的歌是傩送唱的。天保不会唱歌,他知道自己比不过弟弟,一气之下就下船做生意去了。
歌声只唱了一晚,后来就听不到了,原来是天保下船掉进水里淹死了。此后,船总和傩送对老船夫的态度也变得冷淡。
有一次,傩送从川东回到茶峒要渡河,翠翠一看是傩送,就像小兽见到猎人一样跑掉了,还是老船夫去渡的船。这件事,让傩送感到翠翠的畏畏缩缩,又想起了他哥哥的死,便觉得有些愤愤不平和气恼。
后来,中寨人来顺顺家里探口风,问傩送愿不愿意接受那座新碾坊,也就是愿不愿意娶团总家的女儿,傩送说:“我要好好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个渡船。”中寨人过渡时,老船夫向他打探消息,但中寨人却故意说傩送会盘算,觉得渡船是活动的,不如碾坊固定,决定要碾坊。
老船夫听后心里不快,就去找船总问个明白,船总因为大儿子淹死的事情,对老船夫的态度已不如从前,就跟老船夫说自己确实打算同团总家结亲家,儿女的事情咱们就不要操心了。老船夫的心情就更沉闷了。
因为这件事打击,老船夫最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夜里雷雨交加,老船夫在雷雨将息时死去了。办完老船夫的丧事后,就剩下杨马兵,老船夫的老朋友,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像祖父一样陪着翠翠渡船。杨马兵就把许多事情告诉了翠翠,包括傩送唱歌,天保的死,船总对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诱惑傩送,傩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又被家里逼着接受那座新碾坊,意思还在渡船,祖父的死因,这些事情,翠翠全明白了。
过了四七,船总顺顺想把翠翠接到家中作傩送的媳妇,但翠翠想傩送人在辰州,等他回来再说。
到了冬天,那个坍塌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便是故事的结局,白塔很容易修好,但是人心中如果有了裂痕,却很难修复。船总其实已经答应了傩送和翠翠的婚事,但傩送还是迟迟没有回来,这只能说明傩送的内心一直存在疙瘩,如果他回来和翠翠结婚,可能就觉得对不去死去的哥哥。他和翠翠之间注定永远留有这条裂痕。那么,这样的结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想从老船夫的角度来说,他一心想促成翠翠的婚事,但是操之过急,让船总顺顺父子很烦感,加上天保的死,老船夫难辞其咎,老船夫与翠翠之间缺乏深入沟通,不了解翠翠内心所想,很多事情没有告诉翠翠,后来遭到冷遇,选择一个人默默承担了所有。
从翠翠的角度来看,她明知道自己喜欢傩送,却总是害羞、畏缩,不敢正视自己的感情。而且,媒人来提亲,爷爷再三询问,她都没有明确自己的态度。
从傩送的角度来看,他明知道自己喜欢翠翠,但是却因哥哥的死心存愧疚,面对自己的感情不够勇敢。
所以,这也启示我们,在感情的世界里,我们不要等、不要猜,真诚沟通、勇敢面对方能得偿所愿。
故事的结局令人感到伤感和遗憾,但从全部内容来看,却充满了一种悲剧美。
首先,小说表达了一种纯粹的爱情之美。
傩送对翠翠的爱是纯真的,宁愿做一个摆渡人,而不娶有丰厚陪嫁的有钱人,不为物质诱惑、不拘世俗限制、不唯父母之命,这种感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小说表达了一种淳朴的人性之美。
沈从文说,他只想造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的是“人性”。老船夫任劳任怨,重义轻利;翠翠乖巧懂事,善良纯真;船总顺顺慷慨正直、救人之急;天保和傩送和气亲人;老船夫去世后,杨马兵陪伴翠翠渡过难关;即便是妓女,也是守信自约、感情真挚,比城市人更令人信任。可以说书中的人物没有让人可憎可恨的,没有尔虞我诈,更多的是互帮互让。
再次,小说表达了一种令人向往的乡土之美。
小说写的是民国初年的事情,外面战火纷飞,但茶峒这个小山城却安静和平,风景美不胜收,人们的生活从容悠闲,犹如一处世外桃源。这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理想中的湘西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的乡愁,对故乡,以及被现代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之情。
这是沈从文的《边城》,也是许多人所向往的理想之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边城,在那里,没有世俗的纷扰和喧嚣,只有宁静与纯粹;在那里,我们可以卸下所有的防备,做最真实的自己;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安放疲惫的灵魂。
精彩语段分享:
1.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2.水是各处可流的,火是各处可烧的,月亮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3.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一个巢。
4.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5.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1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6.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7.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8.人事就是这样子,自己造囚笼,关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来崇拜。生存真是一种可怜的事情。
9.日子平平的过了一个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长长的白日下医治好了。
10.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