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育做义工时,最认可的一句话:父亲是孩子的精神导师,母亲是孩子的生活教练。这句话值得反复琢磨。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零到6岁,是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相关的书籍特别多。母亲的陪伴非常重要,爱自己的孩子是母亲的天性;而孩子长到七八岁进入小学,母亲也升级为小学生妈妈,这个时期是孩子习惯习得的重要时期,妈妈也应该实时升级“操作系统”,认识到“陪”是为了“不陪”,小学时期是孩子习惯培养的时期,“好习惯是习得的”,母亲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效能呢?今天分享我的三个方法和小工具。
首先,妈妈要清晰认知到,自己的管理者角色定位。什么是管理者?比如职场的管理者是“借别人的手做事情的人”,同理,孩子的管理者,就是"要放手让孩子亲自做事情",这个时候妈妈必须忍住"不舍得宝宝累妈妈事事亲力亲为",放下”孩子可能做得一团糟“的担心,清楚"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有些全职妈妈更是要忍受"不再那么被需要的失落"。总之在这个阶段,妈妈的管理效能提升首先来自于"愿意放手交给孩子去做"。
有的妈妈会困惑,如何分辨出哪些事情是可以让孩子亲自做的呢?这就是第二个妈妈要认真思考和理性分析的,因为引导孩子去做事情也要"因材施教"。我记得朵朵上小学时,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有个暑假,我就和她一起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她把自己玩的游戏做一个分析和评价,这件事,一方面给了孩子信任,另一方面引导孩子抽离出来去审视每个电脑游戏,而不会沦为一个沉迷者。因材施教而非简单粗暴,尊重孩子的个性来思考分析如何引导。
最后还是要强调示范的力量,也就是母亲的自我成长。在习惯这件事情上,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尤其是母亲,因为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小学时期,对孩子学习兴趣影响最大的是老师,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却更多来自家庭育成。朵朵小学的时候,我们客厅做了一张大海报,和她一起,把所有要养成的好习惯都列出来,比如几点睡觉、随手关灯、叠被子、早起喝水等等,每天打勾,并设置每周奖励,每天我自己也同样兴趣盎然的去做,朵朵也会觉得这是件很好玩的事,打勾的生活让母女共同成长,也是彼此赋能、彼此鼓励的陪伴体验。还有个简单的好工具就是设立一个感恩日记本,每天的洗脚时间,我们会一起回忆一天中要感谢的人事物,写下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养成感恩的习惯。(居然找到了一本,现在回看也很开心)
打个比方,如果家庭是一个公司,孩子就像一个产品,那么父亲是经营者,母亲是管理者。父亲的职责是大方向大轮廓,母亲的职责则是具体的雕琢和打磨。作为母亲,在小学生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好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财富,妈妈要清晰自己这个阶段的角色,提升管理效能,做一个对孩子的成长有爱、有趣、有效的小学生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