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5
“壮丽的瞬间”
灵魂的生死之际,被救赎的自由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反封建农奴的俄国有志青年,被捕,被宣判死刑,被绑上行刑柱,被机枪指着,被迫与生隔离,而后忽被宣判从轻发落,免除一死。
陀思妥耶夫斯基走过死神和上帝间的甬道。他在黑色而冰冷的黎明,缄默的枪口下听到“在他体内,热血开始奔涌”,他看到被渐忘的往事一一涌上心头,“失去了的童年,苍白而又灰色”、“三段友情,两杯欢乐,一场荣华梦,一束羞辱”,直到他被绑上行刑柱,他感到“一种忧思,乌黑而沉重的,把它的阴影罩上他的灵魂”,血液缓缓流动,心脏无力地停止跳动。哥萨克士兵排成射击队形在咚咚的鼓声下,拉开扳机,一秒钟长达一千年。
“这时有人大喝一声,住手!”这位军官打来了沙皇“圣意宽仁”的文书。
他被松绑,被重见世界,他迟缓的意识到“撤销原判,从轻发落”的含义。他抬起头,感觉与抛弃自己的世界重建联系,他听到所有受苦难者的哀嚎,他看到教堂屋顶上升起上帝的大教堂。“热情似火的天使,已向地面飞来,把神圣的、产生于痛苦的爱的光辉,深深地、光彩夺目地送进他的心扉”。这时他感受到生的甜蜜,感受到活着需要背负的苦难,并内心充满感激,因为“自从死神灼热一吻,便须为苦难而热爱生活”。
他感觉灵魂被洗刷,他仿佛听到了神的召唤。“他的目光异样、而且完全内向,抽搐的唇际挂着,卡拉马佐夫黄色的笑”。
于是,世间再无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只余内向的思考者、写作者陀氏。
茨维格用长诗将陀氏被假判决的全过程展现在我眼前,就仿佛一部有声黑白电影,从黑夜深深的走廊中摇动镜头。我看到一个个黑色的幽影,这是面色苍白的囚徒;听到军刀丁当作响,我推开沉重的木门,那是囚车——冰冷空气中另一座移动坟墓。茨威格带我用陀氏的眼睛仰望远处教堂上腾起的烈焰,用周身的毛孔感受刑场冰冷死寂的空气,用灵敏的耳朵捕捉体内血流奔涌、乌黑缄默的脚步、以及挥动披带、拉开扳机、震裂空气的咚咚鼓声。
茨维格不仅擅长调动读者的五感,营造临刑前紧张压抑的氛围;同时他也挖掘陀氏最深处内心,这也是这首诗精彩之处。从诗的后半部,陀氏重获生的权利开始,他突然感觉生命被套上铅一样沉重的枷锁,因为他听到的受苦难者们,而受难者们渺小、卑劣低等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在上帝仁慈的视线下,将被宽恕和同情。于是陀氏感到自己成为了被钉在十字架上那个人,因为他们的灵魂同交给神的手里,为世人承受苦难。
读茨威格的“壮丽的瞬间”,就像听“弥赛亚”第二章,低沉旋律逐渐上升,直至感情的巅峰,复而归于平静。
卡拉马佐夫式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