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继续阅读《台湾学校需要的学习共同体》。里面枚举了一些同学间的交流机制,为我们两两交流提供了借鉴。
今天课堂上,我跟孩子们一起学《将心比心》。尝试让孩子们学习运用“小蜜蜂交流机制”。
一开始,我让孩子们读文本,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将心比心”?从文中找答案。
学生通过自我阅读批注思考后,同伴两两交流后再四人小组分享。
在小组分享后,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全班公共分享。跟同学们讲述了“小蜜蜂分享机制”。
“我们通过互相倾听交流,就像蜜蜂采蜜,得到了很多的讯息。今天我们每个组要派出一只小蜜蜂,到其他组,把自己采到的蜜分享给其他组,并从其他组来才一些蜜。”话音刚落,同学们马上来了兴致。我随机选定了四人小组的一个位置的同学,这个位置的同学逆时针采蜜。
学生交流很热烈。叫停后让小蜜蜂回归小组交流新讯息。
随后集体分享,说说自己组的收获。
分享完毕,第七组的舒子懿突然站起来说:“周老师,我们组飞来的小蜜蜂,什么都没有给我们。我们的小蜜蜂宝儿去别的组采了很多蜜,我们在她的新想法下又发现了很多东西。”
哄堂大笑!!那个没有蜜的小蜜蜂难为情地低下头。我说:“下次别忘了带上你的蜜再去做客哦!”他用力点头!
下课后听了小组内的老师上《普罗米修斯》,边上老师悄悄说:“我发现学习共同体下的学习,语文学习变得理性,趣味不太有。”回顾自己上节课的尝试,心想:“理性思考会让学习变得深入,在此基础上,形式上的趣味,其实也是可以不断去研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