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人对某段的评论之类的,感觉总是有些评论很有深意,甚至某些段落也很有深意,应该记录下来。
现在看书的时候,有个弊端,总是只想看自己想看的那种类型的书,例如小说,别的类型的呢,会压根不看,或者看了也看不下去,看一半就丢下去了,这样的话是会有些片面吗?(求解答),还有一个陋习,比较在意这本书还剩下多少没看完,或者这周我看了多长时间的书,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之类的,这里有没有一种囫囵吞枣的感觉,一股脑看完了,然后过后又一股脑给忘记了,深意深意深意~(今天有朋友说就是不懂,才要看啊~)
正解的话,应该是要看各种类型的书籍,不管是那种方面的,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看得类型越多,最后看待问题的方式才会越全面,视角不会单一。
不能为了看而看,要思考,脑子是个好东西,要好好的用。看了8小时,看后就忘,倒不如看了1小时,能悟其中真谛。
每天都能坚持看一些,这点还是很赞的,短期ok,持之以恒尤为重要,保持专注的精神做一些事。
莫舍把毕生的经验总结为这样一段话: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生活有时是过于不悲痛的,才会把现实和梦境混为一潭的,在梦中能看到那些在生活中留下的遗憾,执念。才会执迷于梦中,不愿意醒来,不知道除了人类,自然界的动物会做梦吗?生活有憾事,做个美梦弥补一下,也是好的。
夫妻吵架确实是会伤感情,互相埋冤,互相贬低,互相排挤,互相把过去八百年的事情扯出来非得说个高低出来,由一件事,扯到了另外的几件事上去,最后大部分的结局也就是谁也不服谁,但是肯定的一点是双方都不开心,然后一方像另一方低头,或者不了了之,然后下回了还是这样,循环下去,这次吵架的事情只是结束了,但是吵架的本质并没有解决,这时不如像杨绛先生所说的这样“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遇到一辈子的大事时候,应当由自己抉择,另一方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他反抗父母。我记起我们夫妇早先制订的约,决计保留自己的见解,不勉强他。”
“格物致知”要求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切身去体验事物然后获得道理,这里有个典故,王阳明的‘格竹’。事情应该就是那么多,好多原理都是想通的,有时候古人反而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看待一件事情,看事情比现在人看得更深,更透彻。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