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经这样嘲讽生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总觉得,倘若一个人在精神上失去了依托,生命便将在一定程度上空虚得可怕。生活里无孔不入的寂寥,做什么都填补不了内心的空白,那种无聊透顶感觉,纵是如何舒适优渥无忧的生活,也不过是弑人的煎熬。
“”但倘若是无心之人,甘于庸庸碌碌,忍受得了这种生命虚无的境地,那就算了吧。”
刚刚写下这句的时候,是深深的笃定。但过后的回看,却不由得在想,又是怎样的依托,才称得上是种精神上的依托,一定要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要是实现什么远大抱负什么自我价值的追求么?
那,那些生活在最底层没有太多机会接触也不太懂得艺术的人们,那些路边的小贩,卖衣服鞋子卖水果小吃亦或是其他的叔叔阿姨们,那些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重复着昨日繁琐的蓝领们,教育的不足促使思想的狭隘,也曾青春有过梦想却不想迫于生活囿在了原地,最终逐步踏向平庸没有了过多追求的他们,他们在精神上就没有依托吗?他们的存在就没有了意义吗?那些白领金领那些光鲜亮丽的所谓上层人士就有所信仰生命全都不虚无了吗?他们就注定比前者高贵了吗?
不,不是的,不是这个样子的。
看似庸庸碌碌的一生要是询问起来,想必前者也定不觉无聊空虚。对于他们而言,努力工作好好养家本身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存在的意义。他们也在努力地好好生活,实在是已经足够了啊。
这就够了啊,拥着各自的安稳和幸福。
而于后者,却也不必太过仰视。大概也不乏有着脚步虚浮需要不断借助外力以此来站立在这片土地上的虚荣且无能之辈,其追求也未必高贵到哪去,甚至有时是值得鄙夷一番的。
还记得帕斯卡尔曾写下,“人是一根芦草,一根能思想的芦草”。
我也总是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别不在于金钱的多少及权势的强弱,而在于思想。至于一个人的高贵之处,也总归是在思想上的。所以大概实在是没有必要去鄙夷前者亦或是恭维后者,一位善良的乡下老人永远比一位光鲜亮丽却目中无人满是恶意的上层贵妇要更值得尊重些。
你问,觉得生活是什么?
我答,太深奥。是因为真的这样觉得,走过路途的尚短,以自己现今的阅历和见识,不论我是怎样回答,都实在是太过浅薄了。
还是会有看不透的事情,会有理解不了接受不了的事情,会有体会不到的情绪。
可又觉得,这种不懂,大抵是生命一直的状态。
以往听到“独一无二”这词,总是不禁嗤鼻,心里想着不过是用来安慰人的话语,明晃晃的粉饰与原谅自己的理由。但如今对其却着实有了更深的体会,许是又走过了段时光的缘故吧。
愈发觉得,人是如此的独一无二,真真切切的独一无二。
生命里纷呈的可能,促使了这一生里大大小小的分岔路口,每一个分岔路口都要刚刚好的选择才有了如今的遇见如今的自己。
但见闻及经历不一造成的这种独一无二,却也顺便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瞬时的理解与长久的距离,甚至是嫌隙,永存。
人人独一无二的境地,是事实。
许是所谓的成长,一生都用来长大,慢慢懂得与理解更多。
而生活,小学时,是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是闯祸后逃跑时回头对外婆放肆地那句嘲笑“来啊,你追不上追不上”,是周六对自己说下午写作业结果到周日晚上才动笔的懒惰,是中午放学归来饿了却发现却还在炒菜时不理会外婆的安抚置气立马回学校的任性,是闲聊时对叔叔们说长大后要考清华北大的天真与无知,是每天放学后就和群腻在一起的姐妹情深,更是没心没肺的快乐幸福……
后来渐渐长大,高中时候,突然发现,生活除了梦,还有梦醒时听到梦碎声音的黯自神伤与无可奈何。
渐渐开始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不管如何努力,数学的分数永远不忍直视。代数导数各种函数,是特别讨厌存在,因为就是弄不懂。鲜红色的叉叉刺痛的不仅仅是眼睛,更是一直以来努力的盼望。就算是自己忍痛把及腰的长发剪了,就算是每天花两三小时写数学习题,就算是晚自习后年纪前几的好友几乎天天给自己讲解习题,大概是愚钝得不行,始终不见起色。
努力,不过是提供着某种可能。
是可能,仅此而已。
也开始真的知晓,有些错,不能犯,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分班后靠着文科成绩幸运地进了零班,却不想恋上小说,痴迷到有时放弃吃饭终日以零食相代不惜减少本就不足的睡眠的地步。尽管有着高一的底子,高二的荒废也让幡然醒悟的高三手足无措。任是如何补救挑灯夜战,做着“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拼命三郎,也不过是,高考可怜的分数,去不了心心念念的上外,学不了一心想学的语言。
生活,有时就是面对现实时的无可奈何。
那个时候,开始学会接受,接受其他人大神般的存在,接受自己的的平凡与普通,接受人之常情尚可理解的不公。
在高手如云的班上,再不是当初的佼佼者,再没有了初中上课时老师投来的殷切目光,再无半点昔日值得的骄傲,各种评优评先的高考加分项目与自己再无半点缘分。成绩拔尖者,自然是各种优待,分数一有异常波动便有办公室里的茶等待,额外的课程安排,校外的培训……
生活,变成了逐渐的适应与接受,是理解的不公。
可生活,却也没有想象中的糟糕透顶。那些我们所认为的糟糕不过是生活原本就存在的真相,是本该学会的理解与接受。
长大至今,在往日的任何时候,我都不曾想过自己会喜欢上词源及语音现象的学习,也从未想过会与播音扯上半点关系,更未想到未来有一天“文艺范”这类标签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
不过是一直喜欢着文字,哪怕高考在即也没舍得放下手中与之无太大干系的课外读物,遂着喜欢一路寻章摘句。晨读时耳朵里是他们慢慢的背诵,明明要考的古诗词还未背下,却执拗地先读着喜欢的文喜欢的诗,却意外地喜欢上了诵读。而与此同时,读书看文里了解到的人生百态,让自己感情愈加丰富,性子也愈加温和下来。
这样看来,生活,大概就是意料之外的礼物与惊喜。
其实,不过是伪文艺罢了。你若是随口说出个俄国英国法国亦或是其他国家的作家,除了知名度高些的大家,大概我便只能送你一脸茫然。要是有人想与我讨论什么文学流派,我也只能举双手投降给你一脸崇拜。我甚至可以坦白地告诉你有些名著自己尚欣赏不了,也不想过多地恭维。在我眼里,有时它们甚至与网络作家写的小说并无二异,同样地塑造了真善美,给予着我对其追求的肯定及坚持前行的力量。
作为女生有着细腻的心思,使我在容易开心的同时却也看到了他人容易忽视的悲伤。惭愧的是,难过无奈时候,我选择了暂时逃避,将自己浸泡在了文字里,躲到了书中去寻找想要的纯粹,亲情友情爱情及其他情感。想要在书卷中暂时忘却在尘世里的一切枯荣,忘记生命里的哀怨,让心得以安静,然后以端然的姿态站出来,去丈量不同地狱的风土人情,淡看他人的离合悲喜,以寻得几分清凉与喜悦。
初高中时代看的小说,不喜穿越,不看玄幻。脱离现实太过的没有丝毫底蕴的文,是一贯的摒弃,偏爱用词讲究有悲有喜沉淀着人生内蕴,能够真真切切触到生活的故事。
我不介意自己入戏太深,遂着作者的文字随着其笔下人物的悲喜而一个人一会儿笑一会儿哭。我只怕自己,再不慈悲,再不会感动。
我感激那些笔辍不耕的作者,
那天与你偶然提起琴棋书画诗酒花,而你不知道的是其后我突然的惊异,对自己。
“琴棋书画诗酒花”,不过是突然想起的一句表达,从未用它来鞭策自己,亦或是标榜为目标。想学琴,想学插花,想学好多有趣的事情,一切也不过是因为心中那份对其的偏爱,那是种想想就觉得的欢喜。还有的便是,想要弥补下小时候没能学的遗憾。
但事实却是,自己真的一步步地走向了那副模样。
细细想来,大抵是因为刚刚好喜欢上了文字,由此而始,而那腹有才情知书达理有着姣好涵养的娴静模样,也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自己一直以来内心深处的期待。我是极其喜欢《甄嬛传》里的眉姐姐的。
一心想做个明媚的女子,以优雅的姿态去摸爬滚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突然想起一段以前的写下,小改。
“很多时候,不过是多走了一步,多付出了一点点,多坚持了一下下,却意外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不可否认,有些时候的我们因为那些可预见的酸辛与苦楚,开始犹疑,开始徘徊,开始畏惧,甚至是退缩。却常常忘记了,生活也许不总是尽如人意,却也总是充满着各式的意外与惊喜。也许等你走到前方的时候,上天便为努力的你送来了礼物。所有的艰难,都已不再是当初那般厚重。
当你去尝试,便会发觉,越努力,越幸运。
其实很多时候,坚持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艰难。辛波斯卡曾写道,‘我偏爱不去问还要多久,什么时候。我偏爱惦记着可能性,存在自有其理由。’所以有些时候一步一步往前走大概就已足够,也许不需要考虑太多。不知不觉,你便已经与往日的自己不一样,已越来越接近远方了。
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美丽的遇见,发现于自己而言全新而未知的角落,去拥有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这样的欣喜满怀,无疑让人更有力量地前行,于是踏出了一步又一步,于是又遇见新的东西,于是再次激动到不行,于是迫不及待地又踏出了一步又一步……
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知不觉你已经渐行渐远。某天心血来潮蓦然回首,便会发现,往事如昨,而你,已经不一样了。微笑,感激。实在是,很满足了。”
未完的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