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的女儿》
好日子就像薄薄的第一场冬雪,还没等把美景看个究竟就消失得无踪迹了。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这么理解她的母亲的:
她爱父亲,却恨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争气;她以长姊真挚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然而,那个半封建的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上深深地伤害过她。(《倏忽人间四月天》)
《林家有女初长成》
每个人都于漫漫人生路努力找寻着适合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太过曲折,不至于在拐弯处过于彷徨。
不管童年的天真遗失了多少,时间的沙漏仍然静静地渗着。
《父女和知己》
她一生的繁华和努力隐藏的酸楚,都与这个男人息息相关。
虽然林长民在家的时间极少,但他仍不失为一个好父亲。
原本应该和玩伴们肆无忌惮地争抢糖果玩具的年龄,由于成人有意无意的施压,必须要学会察言观色,努力用成年人的眼光看世界,甚至处理大人们之间的纷争。林徽因就在这样一个有点畸形的家庭环境中匆匆地成长着。就好像北方的植物一样,生怕错过短暂奢侈的温暖,一个劲地生长,让枝叶最大限度地靠近冰冷的阳光。
长辈眼中,她是林家的长孙女,天资过人,温良有礼;和孩子们在一起,她嬉笑打闹,无伤大雅地争抢零食和玩具。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林徽因呢?大人们选择忽略这个问题,他们只要一个讨人喜欢,明事理的林徽因就可以了。林长民有时甚至忘了她只是一个小女孩,书信往来之中对她吐露心声,把她当成了同辈的伙伴、知己。
对长女寄托殷殷厚望的家人们就这样不经意地拿走了林徽因的童年和天真。这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年时光的女孩子果然谨遵父训,一生都把澎湃的感情压制于庄重的理智之下。这是林徽因和同时代女性的最大的区别。
林长民对林徽因的影响如此的大,他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他“清奇的相貌”“清奇的谈吐”(徐志摩语)在林徽因的身上传承下来。父女双方都对彼此怀有复杂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对林徽因来说甚至成了一块石头。父亲的冷漠让母亲成了妾,她怨他——看《我们太太的客厅》,就知道林徽因一直在意着母亲妾的身份;刚刚懂事的时候,她留恋父亲给予的片刻温暖,再大一点,又开始同情父亲的寂寥。
一个过于理智的人,反而会在爱恨之间挣扎不断。毫无疑问的爱,却无法爱到忘记缺点,不能爱得忘我;那被恨占据了的爱,更没有让人心安的纯粹。成人后的林徽因在爱情和婚姻中也是这样理智着,清醒着。被有些人评论为“只爱自己”“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