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沟通

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是人与人思想情感传递的纽带,是互相信任的基础。

打开心灵的钥匙


作为一名教师,天天和学生,和家长打交道,更得学会沟通。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真正的教育应是心灵的对话,教师要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产生情感的火花,让师生关系更和谐,更融洽。

真诚的微笑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是良好沟通的一剂润滑剂,微笑,表达了你的善良,你的热情。让人看到你的微笑就愿意和你交流。

当每天早上到校或者提前候课站到教室门口,微笑着看着每个学生,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他们也回以微笑,心情马上舒畅,带着好心情走进课堂,与他们一起学习时,课堂沟通不仅是知识的沟通,还有情感的沟通,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愉快而温馨。

下课铃声响过,不要急于离开教室,对着某一个孩子微微一笑,这微笑,或许是对他的课堂上的优秀表现的肯定,或许是对他取得进步的鼓励,或许是对他勇气可嘉的赞赏。不能说微微一笑很倾城,但是微微一笑很暖心。暖的让孩子愿意给你交流。暖的让你和孩子没有了距离。

微笑在沟通有着永恒的魅力。

微笑


主动的缩龄

年龄差异是沟通的障碍,人们都说三岁就是一个代沟,老师学生之间年龄出在着差异,就像我一个过了半百的老师,和一个六岁孩子之间,何止是代沟,那简直是千山万水。怎样去跨越这巨大的鸿沟?我就主动减龄,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记得我说教一年级六岁,到了六年级12岁。卜老师说教一年级1岁,小学老师只有六岁,永远是六岁。想想这事儿都开心,永远童年。六岁孩子做六岁的事情,爱玩,幼稚,那就和学生一起玩幼稚的事情。沟通就在这些幼稚的事情里无限畅通。玩树叶游戏,故意让学生告诉我什么样的老皮最结实,他们又是演示,又是讲解,这师生沟通还能有障碍?一起做手影,他们抢着拉着你的手,教你做他们创造的模样,心灵深处的爱在流淌,还能沟通有阻?

游戏多了,活动多了,师生玩的多了,他们就把你当做了伙伴而不是老师,下课会拉着你的衣角,让你猜猜他中午吃得好饭;会挤到你身边,告诉你他新得的玩具;会围着你说着他们认为开心的事情。这样的画面,沟通起来会畅通无阻。

教师主动缩小自己的年龄,用童眼去看世界,用童心去思维,和学生一起体会真情之美,纯真之爱。

从心开始


用心的倾听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用心倾听是高效沟通的重要一环。当别人说话时,你要认真倾听,时而报以微笑,时而点头回应,时而轻轻应和,会让人觉得你懂他,你们的心是相通的,会把自己心里的所有事情都说给你听。特别是我们面对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不要急于评判对错,要静下来听他说完,也许你不用说话,只用微笑的目光看着他,点点头,努努嘴,他都愿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愿意承认错误。课堂上,当孩子没有把问题回答完整,或者读的不通顺,说的不清楚,不急于阻止他,耐心等上一分钟,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当你张开耳朵,闭上嘴,用心倾听,将会得到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切的语言

人和人沟通的主要途径就是语言的交流,说话是讲艺术的。和学生沟通时,说话一定要尊重他们,别看他们年纪小,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有时候,你轻轻拍打他一下问题不大,他不会给你记仇,但是有时候如果说话不注意,伤了他的自尊,他会记仇一辈子。我们这儿常说,看你把人说得皮儿不疼骨头疼,那说的就是语言暴力。

      我们平时少点说教式、命令式的语言,少点出于“严格、关心”的大帽子下的语言,学生会更乐于和你交流。

所以,和学生说话要有亲和力,学会幽默风趣。温柔的语调,亲切的语气,诙谐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爱,你的宽容,心灵温暖,就愿意向你敞开心扉,使沟通无极限。

沟通是一门艺术,还需要慢慢学习,努力做到沟通无障碍,努力做到关系更和谐。

生命更灿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