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华晨宇都用自己的歌曲传达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用音乐表达对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大众关爱和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
华晨宇是一个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都很强的人,这种精神投放到他的职业中就是:
一方面,他非常重视我们的民族音乐。尤其是在外和国外听众、音乐工作者交流时,他会极致认真地对待每一个舞台,以自己的方式维护中国音乐在外国人心中的形象。对内挖掘国风与流行结合的更多可能,对外学习吸纳,不放过每一个展示中国音乐的机会。
15年唱游、16年MAMA盛典、17年旅途花样、18年歌手、20年歌手当打之年……顺着年份看下去,对华语乐坛的责任心贯穿在他的成长史中,绝不是空谈。
另一方面,他深知自己的影响力,作为偶像是能通过自己给很多人带来力量的。他应该在很早就意识到了歌声的能量是双刃剑,于是他会把消极压抑的歌词全部推翻重来,打磨出治愈走向的《好想爱这个世界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体会到,成长是一种责任。
华晨宇:“我发现其实很多人喜欢我,那我的作品是不是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或者是帮助这个世界。可能起的作用不会很大,但能起到一点点小小的作用就行了。”
从“自我”,到“大爱”,又到生活中的“小爱”,华晨宇这几年中创作的音乐也体现了他作为创作者的态度,那就是一如既往地对听众负责。
在创作《新世界 NEW WORLD 》前,他总是会一个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眼中的世界,都是很大的风景,是自然,是地球,是对生命可持续的追思。但由于疫情,让他有机会直面人生的琐碎,认真地生活了一番。
(新京报:这一年大家可能有更多时间像你说的认真在生活,会觉得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吗?有没有放到你的创作当中?)
华晨宇:比如说我生活里面多一只小猫,开始学习做饭,交通工具也改了,比如说以前会开车,现在就会每次都骑自行车出门,与世界走得更近一些这样的。
而这一份生活的烟火气,也被他转化为音乐故事。华晨宇第五张新专辑的歌曲将聚焦当下社会群体在职场上、学业上、生活上的种种压力,也融入了华晨宇自身的成长。他的音乐正在和生活走近一些,再近一些。“这两年我有一些成长,也放到了音乐里。基本上都是比较温暖、欢快的感觉。”
在2021年火星演唱会上,作为总导演的华晨宇也完美地融入了这一个新的角色,不单单是乐队的排练,而是参与了整个演唱会的大大小小各个方案的决策。一次又一次地构思又否决然后再设想,力求将筹备了三年之久的新形式演唱会更加完美地呈现给所有的听众。
华晨宇:“我觉得现在一些音乐是很浮躁的,那样的音乐,你真的会把它拿给国外的朋友听,说这是我们中国的音乐吗”“为什么要去迎合市场,而不是去引领市场呢”
一开始只为自己而唱,因此无需考虑对观众的影响,大可尽情释放心中的负能量,当个“孤僻怪异”的宅男。但成为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的歌手以后,他就需要把尽可能多的正能量带给看到他的人。他要笑,让爱他的人不担心;他要控制饮食多健身,保证体力给歌迷开超高质量的演唱会;他要去学习去接触新事物,软硬件同时升级,把想呈现的东西顺利呈现出来。从最初的“你们不要喜欢我”到“那么我可以为歌迷做什么呢”再到“那么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什么呢?”,心态成长肉眼可见。
他说“不要害怕时间”,他认为每增长一岁都是值得开心的,阅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思维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宽广,他认为这对自己的创作是有所帮助的。
他用心打磨专辑和演唱会,奉献最高质量的音乐和现场,这是他身为歌手对歌迷对乐坛的责任。
他为人低调,不炒作,永远敬业自律,这是他身为公众人物的责任。
他做公益为河南捐款200余万,用歌曲关照人类和世界,这是他的人文关怀。
绝大多数时候他所做的早已超出“应该承担的责任”,对歌迷对社会对世界都是如此。
(新京报:过了30岁的年纪,面对舆论会有全新的应对方式吗?)
华晨宇:舆论倒还好,因为我是属于把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区分开的。我所讲的一种成长,是分享,我想用音乐来帮助他人,其实是我在工作上的一种成长。我在面对工作的时候,会思考我的工作是什么工作,我的工作能为社会带来什么价值,所以会想用这种方式做自己カ所能及的事情,做出一份小小的贡献。生活上面,还是偏自我一点儿,但我的作品即使再去讲一些偏大的或偏小的(题材),也一定会结合自己的生活才能写出来。
身为中国歌手,身为明星偶像,无论从哪一方面,华晨宇都是一个让我敬佩的人,我以和华晨宇身处同一时代而骄傲。无论在我有限的生命中会遭遇什么不幸与悲痛,都无法抹去我对这个世界的爱,因为我眼前这个世界里有华晨宇的存在。
华晨宇的音乐给我们以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在用爱保护着我们,感受世界对我们的期待、陪伴与理解。同时也要勇敢地去热爱这个世界。
让我们在有限的时光里,度过最璀璨的无限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