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何处
天涯若知己(青山)
农历的春节,比以往时候来得晚了好多。年前年后,阴晴不定,气温偏低,但正经是赏梅的好日子。
年前,我上班或晚饭后散步经过的几户人家,院子里种着腊梅,腊月里来,腊梅树越过围墙,生命怒放,香气扑鼻,可赏可嗅。
以前一直以为腊梅就是梅花,后来我才知腊梅与梅花不属于一个科。腊梅虽名梅,但它却不是梅,只是花型似梅,在腊月开放,故名腊梅。腊梅别名蜡木,黄梅,属腊梅科,落叶灌木。花期在12月1月,有浓芳香。北方是有腊梅的,汪曾祺先生在文章里提到北京过年的时候,有岁朝清供,就是腊梅。而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在早春1—2月开花。也是十几年前从塞外移居江南小镇后,才见到了腊梅和梅花,所以,我的投稿的塞外一家报社编辑,好多年前的冬天曾打电话问我有关梅花的问题,我把盛开的腊梅花给他说了一通,引得他的慨叹神往。梅花是国花之一,可身居塞外的人是赏看不到的。其实,编辑大可在网上把腊梅、梅花的种种知识查个一清二楚,他在电话里问我,不过是想增加自己更具体的感觉而已。
今天的梅花等只能生在南半个中国,当然是气候变异的原因。中国古代文学里最早关于梅花的诗是来自《诗经》的。诗经》的《秦风》中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句子。终南,即终南山。这确凿地证明:那时西安地区有梅树,因为秦岭终南山离西安城不到三十公里。《诗经》《国风·召南》也有一诗题为《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古时的“召南”就是指今陕西宝鸡岐山一带。读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著作《天道与人文》,他指出:周朝中期,黄河流域下游到处可以生长梅树。依据就是《诗经》中就有五次提过梅。他说,终南山位于西安之南,现在无论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都无梅树了。在商周时期,梅子被普遍用来调和饮食﹙当醋来用,笔者注﹚,因当时不知有醋。这说明梅树的普遍性。
而今天北中国的西安为什么没有梅呢?根本原因是历史久远,气候或暖或寒,屡屡发生巨变,梅的生长渐渐南移。竺可桢先生研究表明:春秋时代,黄河流域气候暖和,战国秦汉时期,气候继续暖和。而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当时,河南南部的桔和柑还十分普遍。直到三国时代,曹操(公元155—220)在铜雀台(今河南临漳西南)种桔,已经不能结实了,气候已比司马迁时要寒冷。再到隋唐时期的第七世纪中期,气候开始变得暖和了,公元650年、669年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冰无雪。八世纪初和九世纪的初和中期,西安的皇宫里和南郊的曲池都种有梅花。而且还种有柑桔。又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初,华北地区已不知有梅树了。竺可桢的论据之一就是宋朝诗人苏轼(公元1036—1101年)有“关中幸无梅”的诗句。和苏轼同时代的大名人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嘲笑北方人误认梅为杏,他的咏红梅诗有“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的句子。从这种物候的常识,就可知道唐宋两朝温寒的不同。十二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梅树远离中原,更遑论华北塞外了。不禁要问,《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大观园踏雪寻梅是咋回事,大观园亦南以北,红学家吴昌硕先生在红楼梦探源一书中说,大观园就是今天南京的随园,在南京有梅花开,再自然不过来。我觉得曹雪芹有意把红楼梦的发生地安排在金陵与北京,是不得不如此。这谜一般的小说,众说纷纭,符合曹雪芹真事可隐的想法。
关于梅,如我以及我的朋友一样,生活在遥远的塞外,梅是书中、诗词中美好的字眼,是画中、摄影片中的倩影。寒冬腊月或早春二月,若要神往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非得来一趟江南江北吧。梅开何处?杭州西湖,苏州香雪海、无锡梅园、南京梅花山……都是赏梅的胜地哩。或者,就去看看扬州瘦西湖、梅花岭的梅花吧。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诗是晋代陆凯的《赠范晔》,陇头在遥远的甘肃,哪里会有梅?陆凯寄一枝梅花给范晔,温暖、诗意、浪漫。
【网易自营|30天无忧退货】施华洛世奇制造商“星空原色水晶笔”限时仅2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