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末带孩子去上课,课程结束后我们正往外走,一起上课的一个妈妈说,咱们刚好顺路,坐我们的车送你们到地铁口吧。
我和那个妈妈平时比较投缘,送孩子上课的时候经常一起聊天,就说“好啊,谢谢啦”。
虽然那天天气很好,一路走到地铁口也不过十来分钟,散散步也不错,但我觉得既然是别人的美意,就不要辜负。
对于这样的事,老公却有不同意见,他说,如果是我,我最怕麻烦别人,路程又不远,自己走过去就行了,干吗非要坐别人的车?
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熟悉?
曾几何时,我也是这样的人。
2
说起来,我爸爸的做人原则也是这样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有时候回老家,和我爸一起出门时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参加亲友聚会,结束后会有堂哥或堂姐会说:“叔,我开车送你们回去吧,一二十分钟就到了。”
我爸通常会说:“不要不要,太麻烦了,你们去忙,我自己走。”
堂姐会说:“我没事儿,送送你们吧,一会儿就到了。”
我爸通常会执拗地要自己回去,可能要转上两趟车,加上等车的时间,耗费上一个多小时。
堂姐跟我抱怨过很多次,说我爸老是这样,太固执了。因为我们关系很好,所以我确定堂姐这么说并非是客套。
如果是以前,我会觉得我爸这么做特别正确的。但是现在,我觉得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去接受别人的美意。
3.
麻烦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美意,其实是两回事。
尽量不麻烦别人,这自然应该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但有时候,别人的美意,你接受了、领情了,你受益了,对方也没有损失,双方其实都会很开心。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有好东西跟大家分享,或者说
能帮别人做点什么,特别是自己很欣赏、很喜欢的朋友,其实自己也会挺开心的。
记得有一次,我去孩子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其中一个环节是分享。
每个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一些水果、点心等零食来,大家拿出来一起分享。
那个时候女儿还比较小,我看她一看到零食就只顾自己埋头苦吃,就提醒她去拿一些分享给别的小朋友。
女儿就端起一盒小麻花,绕过半个教室去找她的一个好朋友。过了一会儿,她又端着那盒麻花回来了,不是很开心的样子。
我问她怎么了,她扑到我怀里,忽然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我跟xxx分享麻花,可是她说她不吃,我又给xx,她也不吃……”
我一边安慰她,一边跟她说:“没关系,虽然她们没有吃,但你也有分享过了,而且她们可能是恰好不喜欢吃麻花,或者这会不想吃……”
直到后来,另外一个小朋友很高兴地接过了女儿的桔子,她才又高兴起来。
虽然说这是小孩子之间的事,但有时候大人之间的相处也是蛮相似的。
比如我觉得你这个人特别好,特别欣赏,特别喜欢,大家很投缘,可能说有时候我就是想送你点我觉得好的东西。
你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时候,我恰好能帮上一把,都会觉得很开心。
这样的分享和帮忙,就是别人的“美意”。
反而有时候你一腔热心,想帮人做点什么,想跟人分享点什么,别人怕麻烦到你,说不用不用,不要不要。
办公室里热心的姑娘,提溜了一兜土特产来给大家分,每个人都客气地说不吃不吃,那画面想想也是略心酸。
特别是那种于你来说是举手之劳,对方却非要特别麻烦地自己去做,反而会让人有些尴尬。
4.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这样的话:能自己解决的事,就不要麻烦别人。这的确是一种美德。
可是,能够欣然接受别人的好意、美意,却是一种的能力。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那是麻烦别人,会欠别人的人情。
但是,且不说很多时候,别人并没有抱着让你欠人情、求回报的想法,单说你那么怕“欠人情”,或许也是一种不自信,也有一些怕别人以后会来麻烦你的心理在吧。
亲人朋友之间的来往,有时候或许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互相“麻烦”,才会关系越来越好。
不是麻烦别人,也不是占人便宜。
像我们这些从小中规中矩,被一板一眼教养大的人,或许就是需要培养一下这种能力,比如像能够欣然接受别人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