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并没有所谓的金三银四,正常离职都很难找到工作,更别提空窗期久了的人。
对大公司来说,他们特别在意空窗期,而且也不缺投简历的人。
小公司虽然好一点,但制度以及福利待遇都不完善,还依旧挑挑拣拣,想以最低成本招更高水平的员工。
只有那种急缺人的小公司才会马上要人。而我,就去了急缺人的小公司。
今天入职之后,发现公司的人都不怎么聊天,整个办公室显得特别安静。
我的直属领导人挺好,会安排好入职员工该做的事情。
但讲话不够简洁,也讲不到重点,比如他让我拆解一版目标给他,同时给我看了一张表格,讲了表格要注意的地方。
但他说完后,我并不知道自己要拆解的是什么时候的目标,以及那张表格的实际作用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依旧要跟他确认,拆解哪部分内容,以什么为标准去拆。
也正是因为我进行二次确认,才明白了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不然我根本没法下手。
不过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总是沉浸在自己的表达里,而不是思考要如何让别人听的明白,所以才会说不明白。
也正是因为他,我才明白了职场中沟通的重要性。
因为说不清楚不仅浪费双方的时间,还容易让别人误解自己的意思,导致工作做的不准确,从而出现返工的情况。
最近也在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面提到大多数人在沟通的时候,都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需求,但如果这样做的话,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所以应该做的是,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让事情变得更简单。
而造成我们不敢表达自己需求的原因在于我们时常会因为说出自身哦需要而遭到强烈的评判。
比如男孩子在小时候,如果哭了,大人通常会对他们说:男孩子还哭,像个女孩子一样,羞死了。
说的多了,男孩子就不敢和女孩子一样,受到委屈便大声的哭泣,有什么事都默默的放在心里。
这里只是举其中一个例子,实际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次在自己表达需求的时候,被无情的指责。
那我们应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
首先我们要想明白自己表达感受后面的实际需求是什么。
然后组织语言,把自己要表达的重点地方先讲清楚,再举例说明。
自己讲清楚后,再询问接受信息的人员,有没有哪里没听明白,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信息漏洞的情况。
那在生活中,我们的表达方式会稍微有点区别。
首先不带任何主观意识的陈述自己看到的事实,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再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关联,最后提出自己的需求。
比如:看到你的衣服凌乱的摆在沙发上,我感到很烦躁,因为我希望沙发上可以更整洁,以便我们可以坐在沙发上休息,你愿意把你的衣服收拾好放在柜子里吗?
整个沟通的过程是很平和的,所以一般人听到这样的话后,基本不会拒绝我们的需求。
所以沟通真的是需要艺术的,老话说得好:一句话说的别人笑,一句话说的别人跳,其实是有道理的。
希望我们都能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好好表达自己的需求,维护好双方的感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