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前150页精读,后面180页跳读,即使如此,我也找出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跳读,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自己想要搜刮的信息,跳跃性地阅读。这个方法是鲁迅先生最先提出的:“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从一开始,我就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要给学生讲领袖人物的特点+事件,所以跟人物有关的,都细读,读完后脑海回想内容和概括人物特点。50分钟,读完三四十页,眼睛掠取内容还不少!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篇章在150页之前,也跟学生讲过,此处不赘述。
此处讲讲司令员彭德怀的事迹(不写高大上的,考点有的,写小细节)。作者斯诺刚想到前线采访,蒋介石就准备在南线发动一次大攻势。到底要不要及早离开而放弃去前线的机会?斯诺犹豫着。彭德怀知道后,惊讶道:“你现在有机会有前线去,却不知道该要这个机会否,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蒋介石企图消灭我们已经有十年了,这次他也不会成功的。你没有看到真正的红军就回去,那可不行。”
彭司令说这话,一是对斯诺的鼓舞,希望对方能够采访到更有价值的内容;二也表现他对白军的蔑视和自身队伍的信心。他这样让对方采访红军,深入了解前线的热情坦荡,跟那种动辄就怀疑别人是间谍、要封锁消息维护统治的独裁者截然不同。不光是彭德怀,此前周总理和毛主席也是欢迎这远道而来的客人采访的。“胸怀坦荡荡,得道自然强”,我为党的胸襟气概感到自豪。
彭司令吃得少,吃得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他很爱吃。放在今天,“吃货”无疑。想想觉着辛酸,彭司令肚子不好,那是在长征途中,吃了整整一星期没有煮过的麦粒和野草,又吃带毒性的食物,甚至几天颗粒未进。经历过极度饥饿,才懂米面瓜果的可贵。若在丰衣足食的今日,也许不至于“爱吃”。特定条件下濡养人的特质啊。
彭司令迟睡早起,平均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妥妥睡眠不足的熬夜人士啊。睡那么少,固有生物钟的影响,但抓紧时间为革命多奉献点经历,恐怕是他们那一代军人的共识。可建国以后,背负“篡党篡军”的污名,被软禁十几年,遭受不计其数的虐待与羞辱。看守他的哨兵,故意深夜去提审,不允许他入睡,或是睡觉一定要面对灯光,不允许翻身。还有,他晚年身体不好,小便较急,哨兵总是让他“等一等”来拖延,凄惨至此,再与当年的意气风发作比,令人唏嘘。
年轻时,彭司令曾被湖南军阀赵敬尧逮捕。每天受各种刑罚约一小时。有一天他手足被反绑,在手腕上缚一根绳子吊在梁上。背上堆一块块大石头,被狱卒拳打脚踢,却拒绝招供,直至被打晕过去。特别喜欢他这一段心理描写,“这样的刑罚持续了一个月。每次受刑后我常常想,下一次得招供了,因为我实在受不了这种刑罚。但每次我又决定不屈服,坚持到第二次再说。最后他们从我口中得不到什么东西,出乎意料地释放了我。”
多像普通人的思维,怕痛,想招供。可普通人会低头,他却一次次忍耐了下来,不屈不挠。无怪乎国学大师季羡林这样评价彭德怀:“他是一个难得的硬汉子,豁出命去,也不阿谀奉承,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