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来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毫无疑问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非凡人物。在美国,设有专门的哥伦布日,以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辟了历史新纪元。在美国不少城市,都立有哥伦布的等身雕像。
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6月9日,一个愤怒之夜,北部城市波士顿的一座哥伦布雕像被愤怒者斩首,身子还在,头却消失了。无头的哥伦布,面对着远方。更惨的是南部的里士满,一尊哥伦布雕像先是被红色油漆涂鸦,愤怒的示威者用绳索拉倒雕像,之后雕像还被纵火。最终,沉默的哥伦布,被扔进了旁边的湖中。
雕像事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对当地被殖民者究竟意味着什么?哥伦布的形象果真一如史料记载中这么光辉灿烂吗?读罢“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这本《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从中你会找到你想得到的一切答案。
关于哥伦布与其四次远航探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壮举,此前我们在教科书及相关历史文献中已经了解了很多。书中开篇便详细阐述了哥伦布的出身、父母、早年生活以及早期的航海经历,这是为其著书立传的必要篇章。
笔者此前为了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精髓,关于哥伦布的生平是做过一些功课的。按照欧文的说法,哥伦布大约生于1435年,直到1492年,也就是57岁时才开始其毕生第一次航行。这个年龄与官方百科上是有很大出入的,头条和百度上关于哥伦布的出生年份一个是1451年,另一个是1452年,相差无几。毕竟几个世纪过去了,有些出入也无可厚非。但这样一来,按欧文在书中所述,哥伦布第一次出航的年龄生生比百科上推迟了17年,直到如今,这已经是个掰扯不清的官司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正文部分。中国人讲,“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这是一部草根野心家创业史,用今天的话讲,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融资。如何才能将融资利益最大化呢?值得玩味的是,这个过程中两位西班牙君主的表现,颇有些我们现如今熟知的“天使投资人”的意味。也就是说,“我”可以给你投资,但我需要明确风险和投资回报这样一个大概率的百分比,利润是双赢的,这才是稳赢的投资。君主不是天使,也需要算经济账。
尽管过程有些曲折,但哥伦布最终还是得偿所愿与君主达成了协议,从而揭开了其人生中最重要的篇章。如同我们已知的那样,在这次航行中,他和他的同伴在首次登陆后便发现了一片美洲大陆。这里并非是不毛之地,恰恰相反,在此生活着为数不少的友善而温顺的印第安人。他们天真地对哥伦布们给予的廉价物品视若珍宝,哥伦布也不失时机地向当地人表明了西班牙君主渴望黄金的欲望,贪婪的船员们甚至对印第安人鼻饰上那一点黄金都垂涎三尺。由此可见殖民者贪婪的本性。
我们再回到开头那个塑像事件引发的问题,它其实需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结合作者所述的观点,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不能因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这一划时代的壮举或因他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杀予夺就对其予以全盘肯定或否定,这样就太片面,太武断了。
或许我们可以这么客观而公正地评价哥伦布其人的毕生功业和他对历史产生的意义:
一、哥伦布的四次远航和“发现”美洲,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的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带来的重要后果是疯狂殖民掠夺的开始,但另一方面也使亚、非、美广大地区纳入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三、哥伦布的远航和“发现”美洲,初步证实了“地圆说”的正确性,对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