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持续输入的有些多,早晨找不到输出1万字的状态,应该是自己还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概念与应用范围,此时就显得笔记和回顾思考输出是多么重要,有了这些确定的信息,才能有效支撑自己不确定信息的探索,才能随时拉自己回到原点。
持续不断的对新吸收的知识与观点进行反思与总结,同时通过思考,指导自己的生活践行自己认同的观点,不断的自我调整,这样才能让自己产生更多的感受,才能有机会积累价值。这一点自己在每一天的晨间思中最有感触,影响今天不是一句说说就可以的话,不是自己理解就行的话,而是要真正行动并有大量总结才能有所体会的话。
想清楚再行动,不是让自己拥有多高的水平,多么精妙的思维模型,多么高深的认知能力,仅仅是让自己基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见识,思考一下自己要去做什么事,提前思考一下做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是否会伤害(妨碍)到别人,自己都需要做哪些准备,这些思考点也不高深,很朴实,但是很基础,很管用。凡事要多思考,不是让你在哪里想自己会怎样,同时需要转换视角看看自己的行为会为对方带来什么。也就是常说的利他主义。
反思自己以前为什么想不通这一点呢,大约是两点原因:
1、以前过于以自己为中心去思考问题,第一念头都是自己要怎样,自己能得到什么,自己是什么想法,虽然也会思考别人会怎样想,需要为别人做些什么,但是其中心思想还是先考虑自己能得到什么,从来不去考虑自己有什么能力,自己能为他人带来什么,自己在帮助他人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什么。虽然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这是一个最终结果,为了得到这个结果有万千条路径,有正向激励的,有负向打压的,既然负能量不好,那我们就多选择正向的方法,睁大眼睛识别自己的负能量,不去走负向打压的路线。语言,行为,思维都是我们日常需要警觉的,时刻保持正向的念头。
2、过往的生活,以及环境的影响,让自己习惯的去做出应激反应,根本就没有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做出回应。很多人都说世界是自己思维的投影,你认为世界是光明的,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光明的,你认为世界是昏暗的,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昏暗的。因为你都是根据世界给你的反馈做出了反应,没有加上自己的自主判断。于是深陷其中,迷失自我。当你开始拥有多种视角来看待每天要做的事,要接触的人,会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考,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原来我还比较有用,原来我还是有优势的。不会被自己的思维困在原地,会爆发出极大的行动力,不断的践行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分享自己的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