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强大的,大到凭借意志和能力征服了珠穆朗玛峰;人也是脆弱的,有时一次突发的应激事件就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意志、能力和应激,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心理自愈,也是一个心理调节过程。
正常人是指主客观统一、精神协调、人格稳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社会环境压力及精神压力的影响,多数人都会因为负性事件或精神紧张导致情绪失衡,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些人合理调节,正确疏导,快速自愈,有些人则掌握不了平衡,由心理健康状态演变成心理不健康状态下的心理问题。
那么,该如何促进心理自愈,控制心理平衡呢?
首先,我们给出一个界定,什么是正常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在心理正常情况下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下图。
人们的心理状态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两种,我们要谈的就是心理正常状态下的心理健康问题(图A部分),举例说明:
小Q新手开车,倒车时撞到了树上,为此沮丧、生气、火气大,但是在三五天内经过自我调节,生活工作情绪都不再受影响,我们说小Q是心理正常条件下心理健康状态。(图A部分)
同样,小M新手开车,倒车时撞到了树上,为此沮丧、生气、火气大,持续了几个星期都想不通,为此还影响了饮食和睡眠,虽然也克制自己,但是不良情绪还是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我们说小M是心理正常条件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图B部分)
当然,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还受到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感觉阈限不同,对刺激的反应程度和承受能力也都不一样。
心理健康的人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和精神紧张时也会出现情绪波动,调节这些波动,缩短不良情绪存在的时间,都是进行合理心理自愈的着重点。下面分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心理自愈。
一、对不良情绪的正确认识。
《基础心理学》上说,人们的情感是通过情绪来表现的,人们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这些基本情绪都是人们在相应情景中及事件发生时的自然反应。不良情绪常常伴有不安和焦虑,适度的焦虑其实对人的心理有促进作用。例如,中度以内的考前焦虑会激发人的能动性;再比如一次汽车追尾事件造成的不良情绪会加强事故双方的安全意识。
二、转移注意力,加强自我控制。
遇见不开心的事,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想起来就生气,这时候该怎样控制不良情绪呢?转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去尽力化解,爱吃的可以好好吃几顿,爱玩的可以去K歌,一切可以缓解情绪的事都去尝试,只要感觉心平气和些了,没那么愤怒了,也就拉开心理自愈的序幕了。
静心也是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之一。和大家分享下读经书的感受,经书由梵文译成汉语后读起来很拗口,这里的读是指大声的念出来。其实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会有恃强性,带点难度又可以跨越的时候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梵文经书需一字一字的去读,当你仔细专注的识别梵文的时候,自然会暂时忘却不良情绪造成的影响,且在读诵经文的过程中,会逐渐感悟惮理,使自己心境平和,降低烦躁,合理控制情绪。
三、行为放松。
负性情绪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造成肌肉紧张僵硬。心理学上讲:放松训练的基本假设是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现也会改变。也就是说,身体肌肉的放松,会使自己的主观体验松弛下来,从而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
各种运动都可以达到放松的效果。这里分享下心理学上讲的腹式呼吸放松法:
a、以舒适的状态半躺在沙发上,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
b、先呼出气,保持肺部空间;
c、吸气三秒钟后,保持一秒秒,然后用五秒钟缓缓呼出。注意吸气时让空气进入腹腔,感觉放在腹部的手向上推(吸气时让肚子鼓起来,呼出时让肚子瘪下去);
d、呼吸节奏感到舒服时,可进一步平稳呼吸,加大呼吸节奏,直到不能吸,保持一秒,缓慢呼出,想象所有的烦恼、不快都已呼出。
每个人都有心理自愈的能力,关健是看寻求自愈的态度,有些人积极面对,寻求改变,有些宁肯坐在那里生闷气,自怨自艾也不愿面对,所以说,这是态度问题。驼鸟遇见危险时,总是把头埋进沙土里,这种典型的逃避心理,对心理自愈产生了消极作用。说性格改变命运,大抵如此吧。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马斯洛
人的一生,负性生治事件在所难免,大到亲人离别,小到工作压力、孩子不听话,所引发的焦虑、烦躁都是随之而来的自然情绪,通过积极的自我疏导和自行疗愈,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会对日常生活和情绪调节造成良性循环。《金刚经》上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就是在告诫世人情绪对认识的影响力。
说到底,不良情绪的改变,不是致力于改变外部事件,而是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就像生老病死,既然无法把握,那就改变自己的情绪,接受现实,面对现实,合理应对。
正常人处在负性情绪下,完全有能力进行心理自愈,关键是要看改变动机,陷入矛盾是一种活法,积极求变平和乐观也是一种活法。因此,遇事冷静,保持心情平和,时时反思,避免情绪反复,便可达到心理转变,促进心理自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