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磊少
01.
自媒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严格来说,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信息中心传播源,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最简单的解释。人人都是自媒体,但遗憾的是在简书只能叫写作,算不上自媒体。
在简书沉浸久了就会发现,简书相对而言,写作氛围比较良好,但不可否认的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作者偏文艺小清新,生活和浓鸡汤。所以,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我写干货类,领域比较垂直的文章的时候,阅读量普遍都不怎么高。但当我写生活感悟,文艺类等文章的时候,阅读量出奇的高。
如果细心的读者翻看我之前的文章的话,基本都是垂直领域,但在后期,我简书文章增加了生活感悟和热点剖析类的文章。随之而来的阅读量,传播效果也相应得到了提升。
写作如果得不到欣赏与传播,那么你写得再好,也只是孤芳自赏。
02.
简书只适合写作,不适合做自媒体。
其实,单纯写作的人和自媒体,两者之间,是有明显的区隔的。毫不客气的说,简书很多作者,可能都不了解什么叫自媒体,怎么做自媒体。他们就是“写作”。这也就造成了简书上面充斥着很多“作文”,更有甚者,是小学生作文。
自媒体不一样,是需要盈利变现的。
但是自媒体的文章第一考虑因素是传播,因为没有传播就没有阅读量,没有阅读量就无法得到客户认可,而最直接后果就是,没人约稿。最后就变成了“写作”。
03.
构建自媒体矩阵,多平台分发,最大程度上扩大影响力和打造自品牌。
如何构建?简单来说,起码要把当下流行的几大自媒体写作平台都进行申请入驻。比如微博,今日头条,百家,一点资讯,搜狐,网易,企鹅自媒体等。当然,还有公众号。
虽然我这么说了,但我知道,简书写作的人很多并不了解自媒体,所以可能很多平台都没听说过,就更谈不上构建自媒体矩阵了。
并且很多简书作者都是业余时间写作,所以没时间也是一大问题。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大部分简书作者不了解自媒体,也没时间做自媒体,最后就仅仅在简书写作了。
04.
值得一提的是,靠自媒体赚钱比较简单,但单纯依靠简书,恕我直言,比较困难。
可能我这么说,会打击很多人的自信,但这的确是事实。与其活在虚无的泡沫里,不如直面现实,适时调整。注册其他自媒体平台不难,简书写完以后再分发其他平台,也不难,那又为何就要死守这一亩三分地?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玩法,当然也有不同的奖励。
在我看来,多一个平台就多一种可能性。
05.
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2016年,今日头条补贴2亿;UC头条补贴10亿;百度补贴100亿;以及前两天(8号)的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号称要拿出100亿现金+100亿流量+100亿产业资源补贴原创作者。
我们能够看到,各大平台之间对于“内容”的争夺,争夺内容,其实也是在争夺流量入口,换言之,谁手握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入口,谁就有话语权。
但我们能否思考一个问题,这些钱,我们能拿到多少?别告诉我,你写作就是自娱自乐,孤芳自赏。
06.
写作是写作,自媒体是自媒体,两者有交叉,但并不对等。
坦白的来说,每个人写作的目的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有两个点是相通的,名声与变现。这里同样也不排除有的人都不在乎,就是自己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与他人无关,而这显然也不是我想要谈论的范围。
但对于大部分简书作者而言,我还是希望可以往自媒体方向去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写作。
至于我说的正确与否,也不必着急下定论,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的。
(码字不易,若觉可读,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