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麦子

        母亲一贯喜欢种麦,不怎么喜欢种荞。因此,麦子都种在肥田沃土上,荞子则种在边边角角。

  荞子、麦子,原本应该不区分它们的,毕竟都是粮食。但事实上,荞子确实有点不受待见,至少在母亲那里就是如此。

  母亲喜欢种麦不喜欢种荞的原因是,麦子属细粮,荞子属粗粮。

  母亲就是喜欢麦子。不仅母亲喜欢麦子,寨子里的人们也都喜欢麦子。她们喜欢的理由可以数出个一二三:麦粒能做麦酱,麦面能烙饼子、擀面条、炸油条……

  麦子从人们那里获得的优越感,让荞子始终耿耿于怀甚至不服。

  有一天,不服气的荞子终于开口说话了。

  荞子与麦子吵闹的故事,是母亲告诉我的。我也认为,荞子说的确实是事实。

  春天,荞子种下去,不多久就可以归仓了,秋天再种,农历九月前后又再次收割,装在坛坛罐罐里,等着过年。

  麦子是在头一年秋后入土的,入冬盖了雪被,过年时节还在地里,等着春风来解冻,要到来年夏天才会成熟,一栽,一收,时间上虽然不足一年,年头上却已跨过两个年头,典型的寅种卯收。

  那些年,寨子里的秋种主要是种麦子——高一点的山腰,种麦子的犁沟划得稀疏一点,两沟麦子中间要留出两尺来宽的空地,待来年开春以后种苞谷;低矮的地方尤其是靠近水淹坝的地块,种麦子时都密植,而且要赶早,早一天是一天,因为低矮处一到夏季常常会积雨成湖,一淹就是小半年,是指望不上种苞谷的。

  种麦子没用圈肥,用的是土皮灰。六七月间烧好的土皮灰淋过一场又一场大雨,已经变得湿润了,拌上一点农家肥,就做了底肥,很随意,毕竟麦子不是农村“大季”而是“小季”—— “大季”对应的是主粮苞谷,麦子是“小季”,当然就是辅粮。尽管农民没有过多重视所谓的“小季”,但那麦苗儿依然长得很好。

麦穗(陈  曦 摄)

  到了初夏,麦子抽穗了,麦穗齐齐整整地摆满了地块,风吹来,麦穗的头摇过来再摆过去,就像操场里的一大片学生在做早操。后来读了书,我才知道风中的麦穗儿摆动有个很诗意的名字:麦浪。再后来读了诗,更加知道麦浪是个好词,是诗人们怀想故乡绕不开的意象……

  又过得一阵子,麦黄了。

  麦黄时节,时令大概在芒种前。

  那时节,水田要插秧了,辣椒苗要入土了,麦子该收割了,总之该收的得收,该种的得种,因此,年少时我把“芒种”理解成了“忙种”——尽管是无知的附会,但却附会得相当有意思。

  在高一点的山腰,两沟麦子中间的空地上早已按时令套种了苞谷,苞谷苗都好高了,只是麦子遮挡着,所以苗弱,须及时收麦,把空间给苞谷苗让出来。

  低矮的地方尤其是靠近水淹坝的地块,不知哪个地方下过初夏的第一场暴雨,水冒洞里反正是冒出了浑水,一波一波地翻滚着注入水淹坝。如果第二场第三场暴雨再接再厉,水淹坝就会积雨成湖,所以麦子也得抢收。

  高处的麦得收,低处的麦更得收,几股麻绳一道紧,农民忙得如同10根手指按12只跳蚤——忙哪一头都不是。

  雨,说下就下了,下了一夜,如瓢泼。生产队长戴着竹编的斗笠,挨家挨户地串门,说麦子明天得抢收,不管它熟与不熟了。

  第二天一早,雨住了,水淹坝也淹了,浑浊的洪水已经淹到了麦子的腰,只剩下了头。生产队长哨子一响,一寨人都卷起了裤脚,排成一排站在水中,去抢收那些行将淹没的麦子。右手的镰刀把麦穗钩在左手心,一刀下去,麦穗到了手中,麦秸秆已然淹在了水底。然后,扯两三根秸秆一捆,麦子被捆成一把,远远地丢到水淹不着的地方。

  水继续涨,麦继续割。裤子湿了,麦穗淹得更深了。

  “雷雨三夜。”这是老话,也是真话。第二天抢收完水淹坝的麦子,第二天晚上雨接着下,第三天早上一看,头天还看得见影子的麦秸秆丝毫不见踪影,好在抢收及时,一季的希望到底被农民搬回了家……

  接下来是抢收山腰上的麦子。

  在山腰,人分两拨,一拨割麦子,一拨拔秸秆。秸秆拔除后的土地像刚刚理了发的头,很清爽,夹在两垄麦子中间的苞谷苗重见天日,吹得上风,看得见光,欢快了。

  麦子搬回生产队,脱了粒,分了。青的接上了黄的,不再青黄不接,生活又得到一时的改善,家家户户忙着将麦粒磨成面粉,烙饼子、擀面条,吃得瓢响锅叫……

  土地分到户,水淹坝仍然淹,村里人仍然抢夏收、种秋麦。

  那一年,洪水快将麦头淹到水底时,父亲母亲到底将麦子抢收完毕。我从外地回家,赶去水淹坝帮忙,看见父亲正将一背麦子艰难地背起——

  一背麦子就像一座山。

  父亲蹲在地上,将肩绳套上双肩,然后试着弯腰,再弯腰,右膝盖顶在浸着浑水的泥土里……待他起步上路时,父亲右膝盖跪下去的那个泥窝里,瞬间就浸满了水。我看见这一细节,心里一时五味杂陈!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看别人割麦,写下了《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真的好一个句子!我关于种麦割麦的所见所感,已然被白居易写尽了。

  割麦,是劳动,更是生活。

  而找麦,则是哲学——在一块麦田里,你永远找不出最大的那一株麦穗。

  农村人过日子就如同找麦穗,心存得陇望蜀之想,最后都是失望。人的一生,仿佛就是行走在麦地里,尽管有远方,但远方未必就是好,只有眼前的,才是最实在的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3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5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1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4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5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9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40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2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1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1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叶伊嘉 每到麦收时节,我总会情不自禁吟起白居易的诗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一夜...
    叶伊嘉阅读 749评论 9 11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又是麦收时节, 放眼望去, 遍地金黄。 风吹麦浪, 田间地头满...
    家乡的桃花开了阅读 1,032评论 3 5
  • 小时候经常看见这样的场景,现在再也看不见了 。。。 小时候收麦子,这样的场景,再也见不到了。。。。。 那时候最怕的...
    雪狼人生阅读 4,024评论 1 2
  • 2018年的七月,忙碌的一天按部就班的在进行着,和远道而来的同事完成了工作,送走了他们,我在路边下了车。还有...
    李兴元阅读 1,269评论 4 14
  • 每年到到了七月份,正好是收麦子的时间。 想想以前,家里种地时,到了七月份,全村的的人,下地挥舞着镰刀,收割着地里成...
    小小白杨天天长阅读 13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