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PET父母效能训练》致中国读者部分,看到一个词语“家庭情绪氛围”。
试问你的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怎样的呢?谁是家庭情绪氛围的主导者?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角色是妈妈。有句话话说 妈妈情绪平稳是这个家庭的福气。我深以为然。当然妈妈的背后也需要爸爸的能量支持。
书上归类了亲子关系的三种类型:权威型,溺爱型和双赢型。
第一个权威型是要求孩子听话,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我就是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在被妈妈说教的过程中,小时候很认同妈妈,想做到让妈妈满意,但妈妈的情绪有时候不稳定,弄的自己无所适从,有时候很小的一件事情就会遇到被巨大的情绪氛围所吞噬,就像是大海的潮水,被卷进去,有种窒息感。这算是成长创伤了,在以后的岁月里,经常有讨好而忽略自己的委屈,也有在人际关系中想逃跑的感觉。
我明白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创伤,这是集体潜意识的创伤,这是文化发展带来的集体创伤 ,这是时代的印迹,就像前三十年的计划生育的集体创伤一样。
第二种家庭亲子关系,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溺爱型的。这也许是在权威型家庭中成长出来的孩子有了觉醒,不想孩子生活的像自己这样辛苦,于是对待自己的孩子走到另一端,也许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弥补了自己童年的缺失吧。想给到孩子自己曾经想要的满足和尊重。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忽略了界限 ,以孩子为中心,过度照顾孩子的心里而忽略了自己。这样的路,我也走过。不管是权威和溺爱,其实都是既忽略了孩子,也忽略了自己,都不是令人舒服的关系。都是一种耗能纠结的关系。这样的极端关系中的双方的情绪能量大部分处在高度耗能中。尤其是更年期的妈妈遇到青春期的孩子,那将会出现巨大的暴风雨。
还有第三种关系,就是“双赢”,这里就需要父母学习啦!双赢的家庭,需要稳定的家庭能量场,在这个场里 大家各自做好自己 有界限,又互相链接和支持。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可靠、对他人充满爱心,又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每一份经历都是宝贵的,我经历了权威型家庭成长的过程,想弥补孩子,又经历了没有界限忍让孩子的育儿过程。经历了两极,我现在正在调整到一个让双方都舒服的关系。那就是PET倡导的方法。
PET方法包括了情绪和界限地图,有倾听技巧,有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有如何面对双方的冲突。这些技巧需要在生活中的细节中去刻意练习,当然需要父母及时的觉察自己的情绪,观察孩子的情绪,以及如何去表达。
在父母运用PET方式沟通的孩子,他们被称作为“P二代”,这样的孩子,懂得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兼顾他人的情绪,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情商吧!
运用这些方法之后,不代表生活一帆风顺,从此走向康庄大道,而是更有力量和心力面对生活中的发生。
举个例子:当我无觉察的吼四岁的二宝时, 二宝说:妈妈,我发觉你对我没有耐心了,我感受不到你的爱了,有些伤心。我二宝的话语会即使的把我拉倒当下,去觉察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如何重新调整自己,去看见孩子,如何重新的表达自己。这个过程很重要。渐渐的 一种新的沟通模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家庭能量场也建立了。
每种有利亲子关系建立的方式都值得父母去尝试。孩子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现在这个社会,孩子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看着花季的孩子出现的状况,好让人痛心。父母愿意调整自己去学习新的沟通模式是多么的幸运。
育儿的过程,最终是父母的一场重要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