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黄庄。每年的寒暑假,每周的周末,每天的晚上,海淀黄庄就是一个沸腾的海洋,孩子在哀嚎,家长在狂欢,老师唾沫横飞,商人咧嘴数钱。
有人统计,在海淀路口为中心的500米的区域内,就有105家教育培训机构。学科培优、奥数竞赛、琴棋书画、衔接教育,每扇门后面都坐着一位等你上课的老师。于是,海淀黄庄被称为“宇宙教培中心”。
中国,还有很多黄庄。
北京大学渠敬东教授说:“现在的教育让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处于竞争之中,教育成了家庭资源无限投放的无底洞。家长作为孩子的经纪人,把绝大部份的积蓄都投入到针对孩子的教育市场里,家长们必须得不断研究各个年龄段、各种教育资源的比对和匹配,俨然成了一辈子的经营项目的CEO了。但这个CEO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以大笔的花钱为目标。”
此种批评声,在近些年早已不绝于耳,但中国教育的现状并未改观,反而愈演愈烈。
而中国家长,只能在这种批评和无奈之中夹缝求生,“怕”着前行。
一怕孩子不赶趟。中国家长自古就有对于“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惧,多少家长嘴里嘟囔着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可看着周围同龄的孩子都丢了泥巴,一个个背着书包进了各种辅导班,嘴再硬也慌了神。
再一打听,隔壁的囡囡报了书法、画画和吉他,旁边的崽崽学了游泳、钢琴和散打,自己的娃娃还在踮着脚丫在鱼缸里摸虾,这个时候,快乐就像个屁,就让他随风而去。
对于家长来说,重要的不是孩子学到了什么,而是正在学着什么,看着孩子满满当当的课程表,家长心里也松了口气。
二怕社交不如意。每一场中年人的饭局,都是一个斗兽场。酒过三巡,蠢蠢欲动的各位家长便开始了表演。
工商局的李姐,瞅准酒席上的一个空隙:“我女儿最近在学声乐,老师说她嗓子条件很不错,让她来给大家唱一首,助个兴。”旁边的女儿端坐着,早就做好了准备。刚唱完,土地局的王哥就接上了话:“唱得好唱得好,我儿子也学了四五年小提琴了,可惜他今天没在,下次吃饭咱叫上俩孩子,来个合奏。”
旁边的人纷纷应和着叫好,话语里开始透露着自己的孩子在哪一块学得好,如何如何优秀。每当这个时候,闷头吃菜、默默无语的家长在众人的唾沫横飞中已经被标上了“完败”。
三怕地位会下降。中国家长的焦虑来源于孩子,更是来源于自己。对于中产阶层的家庭而言,在当今阶层固化的情形下,实现“鲤鱼跳龙门”的阶层跨越已经不现实。甚至说,能够保持住现在的阶层地位而不下滑就已经不易。正如一位西方哲学家所言:“跳舞跳得越来越快,只是为了能够停留在原地。”
当你无权无势无钱时,教育就已经成为能够实现下一代阶层稳定和上升的唯一途径。因此,中国家长拼命地集中全部资源投入到下一代的教育之中,孩子也就成了家长的希望和寄托所在。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都是中年家长对自身的不满和焦虑。
而这种中国家长焦虑的背后,是对整个社会结构的无奈和反诉。
怕孩子,怕自己,怕社会,身心俱疲,如是而已。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对孩子的爱,又何须这么为难自己呢?